“想做好项目,还得会省钱。如何能省钱?这当然得有核心技术。”
“很多事情表面上看很复杂,解决起来关键看思维是否受到束缚,想不想得到。”
——
智者
样本”为农业光伏发展探索新路
采访设计研究总院执行院长程德东,先从一个故事说起。
2004年,程德东在澳大利亚一个风电厂做访问的时候,风电厂长接到一个电话后,发出了立刻停机的指令。程德东觉得很奇怪,厂长解释道:“一会儿会有候鸟飞经风电场带,需要停机三小时。”而在中国,在候鸟迁徙带的风电场是被禁止的。
在澳大利亚,对于候鸟迁徙带每年两次的“春运”时段,施行停机优先保障候鸟先行的策略,即保证了鸟类的安全,又能让项目顺利实施。
“这就是智慧。”程德东说,真正的谈判高手善于找到第三条路以满足各自的核心诉求,最终促成双赢局面。
“农业守着农业的底限,光伏守着光伏的底限,这样才能和谐。这对越来越多的和农林渔牧产生交集的光伏行业意义重大。“程德东说,现在有一些光伏农业电站乱象丛生,引起了农业专家的不满。去年,针对国土资源部等六部委的5号文件,业内反响更是比较大,认为农业光伏可以不改变农用地的属性,光伏和农业是可以和谐共生的,国家不应该一刀切的限制农用地的使用。但是,换位思考,在没有充分把握之前,谁又敢冒险去碰这个红线吗?
为了拉直这个问号,程德东以协鑫三代农业光伏为例,证明农业光伏的可行性。
“我们做了很多大棚农业,我们称之为第一代。”程德东说,对于第一代农业光伏来说,主要问题是投资成本高,回报率低,投资的积极性不高。
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协鑫开发了第二代农业光伏,何为二代?就是基于大田农作物的种植所设计的农业光伏方案。
程德东说,现在,事实证明我们在这方面的成绩还是可以的,我们协鑫通过技术持续创新,不断推进中国光伏农业的发展,于2015年运用了新型组件,平单轴支架,光伏dc1500v系统等13项高新技术建成了阜宁东沟30mw农光互补项目。
“但是,我们的二代农业光伏也还是有不足的,一个目前桩基础对土壤有一定的影响,第二个光照的不可调,对农作物产量是有一定的影响。”
智者面前无难题。
程德东介绍了协鑫第三代农业光伏的新做法:为减少混凝土对土壤造成破坏,协鑫采用了新材料的螺旋桩,就是可以拧出来的螺旋桩;其次分析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什么时候对光照需求最大。“实际上,平时水稻等作物不需要那么多的光照。”程德东说,原以为这样的成本会很高,但高了我们也认,这是协鑫人的良知。但我们和新材料的企业联合研发出来后发现,成本反而更便宜,这是意外收获。
在协鑫的农光电站里,每年水稻灌浆的时间,可调节的光伏组件不仅不追光,反而是“躲光”运行的。“这段时间是农作物对光照需求量最大、决定一年收成的关键时刻。”程德东说,“所以我们的光伏系统在这段时间停止发电,全力保证农作物收成。”
事实证明,协鑫的农光电站农作物产量已与普通农田基本持平。
协鑫农业光伏之路得到了众多农业专家的认可,也为行业破解与农、林、渔等产业和谐共存提供了新思路。
的确,有些事,并不是非黑即白;对新生事物的出现,更不应该全盘否定。笔者曾经担忧,如果光伏人不好好做农业,农光电站迟早被农业部甚至国家拉入“黑名单”;同样也曾担心,农林部门是否会出台一个农林用地禁止以任何形式开发光伏项目的文件。
协鑫告诉我们,农业光伏行业从另一个视角看待问题,或许即是一个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