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内推出发电补贴政策以来,越来越多的工业单位和个人屋顶安装了太阳能电站,光伏屋顶已然引领了家庭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的时尚前沿风潮。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要面临很多潜在阻挠,分布式光伏到底是否适合当下的中国国情?记者专访集团董事局主席先生,面对分布式光伏日益凸显的种种质疑与困境,作为“渔光一体”分布式光伏的倡导者,他的回应十分坚定。
分节一:分布式光伏发展需要“免税、补贴、简手续”
(通威集团由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创建,是以农业、新能源双主业发展,但通威集团涉足的分布式光伏产业不仅存在技术上的质疑,更有人认为只是靠补贴运作,根本无法产生效益。)
记者:现在国家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扶持力度逐渐增强,但很多人诟病补贴不到位以及缺乏投资者吸引力问题,您对此怎么看?
刘汉元: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指出,2014年我国分布式光伏电站仅完成了2.52gw装机容量,与8gw的预期目标相去甚远。按目前市场行情价,安装一套3kw屋顶光伏电站需接近3万元的投入,一套家庭光伏发电系统的理论动态回收期约在14至16年,而且部分省份的电网公司还有17%的代扣增值税,时间又增加了两年,从农户投资的角度看,这真的缺乏吸引力。
从农村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实际推广来看,除江苏省能按月发放脱硫电价及国家补贴,并及时发到农户卡上外,其他地区如安徽合肥和河南汤阴等则是先发放脱硫电价部分,国家补贴则推迟一段时间发放,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户对参与屋顶分布式光伏的积极性。同时,我认为,备案并网验收程序也过于繁琐,伤害了农民的积极性啊。
记者:对于分布式光伏产业的发展,您认为需要从哪里入手?
刘汉元:我在两会期间提出的建议就是不能让分布式光伏项目“赔本赚吆喝”,甚至沦为形式大于价值的面子工程,要做实际的东西,我认为有几个点需要做到,第一个是尽快实行分布式光伏发电增值税全免政策,第二个是落实光伏电价补贴,适当调高前期标杆上网电价,第三个是简化光伏项目建设和审批流程。这些建议不仅是我的心声,也是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的心声,只有政策落实并且切实推进了,这个产业才会有活力。
分节二:“渔光一体”并非妄谈,它已经有实现可能
(2012年,我国第一个“渔光一体”项目在江苏省建湖县实现并网发电,此后,东部地区相继建设并网多个“渔光一体”电站,这种模式充分发挥土地效益,对全国土地综合利用与新能源产业结合发展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记者:您大力倡导屋顶分布式光伏及“渔光一体”的光伏发展道路,但是实际执行情况并不良好,这是为什么?
刘汉元:通威集团的传统优势在农业,尤其是鱼饲料和水产养殖业,在池塘上架设光伏板这种技术并不复杂,也有实例存在,这种涉及农村市场的分布式光伏产业离不开广大民众的高度共识和积极参与,但当前主要推动力量尚局限在光伏行业及参与企业之中,广大民众的认识、关注度、参与度较为欠缺。虽说近年来国内各地成功并网发电的光伏项目不少,但与民众生活的相关性明显不足,大部分民众不知道光伏发电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价值所在,加之环保和能源危机意识的缺乏,以及对关注和使用清洁能源的引导不足,让这种新型的光伏项目推进迟缓。
记者:“渔光一体”在中国是否有落实的基础和条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刘汉元:我认为条件还是具备的,我国可在丰富的养殖水面上架设光伏组件进行发电,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创新发展模式,还能优化地区能源结构、改善环境,并可提高单位鱼塘产量、增产增收,在水产养殖和光伏产业上实现领域共享。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大力发展“渔光一体”,既可就地并网,减少电能输送带来的损耗,东部地区大规模发展光伏电站切实可行。
目前的问题除了投资回收时间长的问题十分凸显外,从政策层面讲,水面上不能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等固定周期较长的建筑物,虽然在鱼塘上面安装光伏发电板并未改变池塘养鱼的性质,但目前在办理“渔光一体”的审批手续中,涉及到征地、土地租赁等手续时,最先考察的就是土地性质。还有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各地区实际情况差异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让“渔光一体”的推进进程太慢了。我的建议是直接投资或导入“ppp模式”(公私合伙制),建设一批“渔光一体”的示范型工程项目,采用公司运营模式,在这里面国家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记者:如果鱼塘被太阳能板遮挡了,不会对鱼塘的生态系统产生破坏吗?
刘汉元:破坏谈不上,反而会有一些好的影响,实验研究来看,在东部像江苏、安徽、浙江德等地区的鱼塘,大部分鱼类在3/4遮光面积下,总体生产水平可以维持原来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池塘改造,水环境进出水的改造,在建设过程中,建成高标准的生态鱼池,为我们生产的水产品安全真正提供一个场地上的保障。这种“渔光一体”也没有的大家想的那么复杂,实际上在鱼塘上面,我们只需要一个支架从下面撑到上面,撑起太阳能发电蓬就可以。
水产养殖业也是需要电能提供的,无论分散还是集中,只要原来这个地方有电力输送到达,让发电和电网是并起来的,不够的时候用电网的电,多余的时候反送给电网,在电网上用智能计量仪器,双向自然通行,可以事实上形成一个有效的互补的,通过分布式发电,让无数个“渔光一体”单元有机联系在一起,这个在技术上完全能实现,不过是产业还不成熟。
分节三:发展光伏发电不仅是企业目标,更是国家目标
(光伏产业在国内市场加速回暖之势在2014年已经显现,不久前国家能源局下发《2015年全国光伏发电年度计划新增并网规模表》(征求意见稿),2015年光伏发电计划新增15gw。)
记者:我国西部地区光伏资源丰富,可以发展并网光伏发电,为何通威集团要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
刘汉元:这是根据不同地区情况进行的选择,我们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是做中东部的光伏发电,西部地区的光伏发电也在做,因为中东部地区实际上是最缺电的,这里才是消费的主体,在西部地区发展并网光伏发电并不是不可以,但是你要去修路修电厂,这样的投入成本太大了,而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只要有屋顶有良好的光照,都是可以实施的。
从发电成本来看,刚才说分布式发电,回报还不够,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财务费用,日本在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我们很多企业的光伏产品都出口日本,除了市场需求外,日本的财务费用真的很低,也就1毛钱,而我们的财务成本,好的3毛钱,多的4毛钱以上,这方面仍然需要加强。
记者:当前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下行,这对新能源产业,尤其是国家给予高额补贴的光伏产生是否会带来冲击?
刘汉元:石油价格从180多美元一桶的高价,逐渐退回到40、50美元一桶的水平,化石能源的成本下降确实引起了很多延伸的能源消费,或者是以这个作为原材料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光伏价格参考标准,新能源的切入动力会减少。但是,由于我们中国面临的问题更多的是资源的不可持续,更多的是环境的不可容忍,因此,无论油价高低,中国的这种发展路子一定必须非常坚实和坚定。从国家战略安全的角度来讲,我们也不能够让马六甲海峡长期作为化石能源的咽喉存在,因此不仅是国家政策会扶植光伏产业,从国家战略上考虑,能够自给自足的光伏产业是化石能源所无法比拟的。
记者手记:
对于渔光一体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很多质疑,刘汉元的解释很简单,技术已经有成型的案例,市场定位东部多鱼塘地区也是最缺电的地区,政策有国家大政方针扶持,只是缺乏更多投入的资金和参与企业。
长达十年的投资回报期让分布式光伏的确无法获得更多的企业青睐,而国家巨额的补贴也让它被贴上了骗补贴与阿斗的种种标签,不论刘汉元怎样解释,他都离不开两个词:收益与政策,因为这两个词是分布式光伏的命门,非生既死。
光伏产业已经结束了无限想象空间的题材概念和狂飙突进的暴利时代,企业所面临的成本与利润压力越来越大,投资者越发看中投资回报与收益水平,也许从这个角度看光伏产业的前景并不明朗,但不可否认国家依然会提供补贴与政策扶持,因为能源自足是国家最坚定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