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topcon被称为后perc时代的两大技术路线,潜力巨大。据了解,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宣布相关产能规划,但受限于设备、资金、技术、市场等因素,真正落地的屈指可数,多数人还处在观望状态。
在首届中国·泰兴“太阳谷”异质结国际论坛暨第三节非晶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技术与国际化道路论坛上,中科院电工所太阳能电池研究部主任王文静表示,perc电池的产业化最高效率约为24.6%,而异质结、topcon的产业化最高效率分别为26.1%和25.7%。加上双面率高、温度系数低、生产步骤少、生产良率高等优势,笔者认为,异质结很可能在3-5年内成为光伏行业首选技术路线,包括爱康在内,那些抢先布局异质结产线的企业,则有望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
本次论坛期间,先后发布了icell和ipower。异质结电池项目负责人易治凯表示,随着异质结设备成本、非硅成本快速下降,电池成本在未来三年左右可降至0.8元/w,产品效率大幅提升,凭借更高性价比赢得更高市场份额。
27%!更高转换效率
与其他技术路线相比,异质结电池生产步骤较少,仅制绒清洗、非晶硅镀膜、tco膜制备、丝网印刷等4个环节。易治凯表示,由于制程工艺少,生产良率更容易控制。“产线电池良品率实现98%以上的生产良率。”
此前有行业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太阳能级多晶硅有效产能约50-52万吨,供需关系偏紧,硅片减薄成为大势所趋。易治凯透露,与perc电池相比,异质结更适应薄片结构,目前量产可实现140微米下良率不受影响,理论上最薄可以达到90微米。
据悉,目前爱康科技生产的异质结电池主要为158.75mm尺寸,明年一季度可切换至166mm,四季度开始实现182mm尺寸电池生产,未来还将根据行业发展适配210mm尺寸。相关负责人指出,公司异质结产品包含mbb、叠瓦、无主栅等多种类型,转换效率未来平均可达25%,叠加钙钛矿叠层技术后,效率可轻松突破27%,且无pid/lid现象,堪称平价时代的第一选择。
1000w!更高输出功率
进入2020年,几乎所有组件企业都在推出基于大尺寸硅片的超高功率组件产品。就这一现象,有行业专家指出,依靠增加组件尺寸来提升功率值不过是权宜之策,在降低bos成本方面作用有限,真正要提高的是单位面积下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也就是通过技术迭代提高组件转换效率。
这一次,爱康来了!
浙江爱康光电总经理于佳告诉索比光伏网,由于电池效率更高,基于158.75mm电池片的72片版型异质结9bb组件功率可以达到435w,叠瓦组件功率可达455w。如果换成166mm电池,异质结组件功率可达505w(ipower5.0),这对于perc组件而言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可降低bos成本10%以上。“未来搭载182mm、210m电池后,异质结组件功率可飙升至1000w(ipowerx),开启光伏千瓦时代。”
此外,异质结组件还拥有双面率高、衰减低、温度系数低等多重优势。于佳介绍,多处实证基地的数据显示,异质结组件全生命周期发电量比perc组件高3.4%左右,推动度电成本下降超过2%。“从白城领跑者项目单月发电量数据看,异质结组件比其他品牌perc半片组件发电量高10%左右,得到了业主单位的高度评价。”
0.8元/w!更低生产成本
在gw级规模化生产的条件下,hjt电池可以降到多少?爱康科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0.8元/w。
易治凯表示,设备方面,随着设备国产化的推进,今年异质结电池产线设备成本可降至4.8亿元/gw,到2025年有望降至4亿元/gw;银浆方面,基于mbb多主栅技术,2021年低温银浆单耗约为160mg/pcs,到2025年,通过0bb无主栅技术的推广,可降至100mg/pcs。“异质结电池生产成本会伴随规模增长逐步下降。以100mw产线和1gw产线为例,按照今年的技术、价格水平,后者的非硅成本只要0.38元/w,比前者低0.11元/w;电池成本只要0.93元/w,比前者低0.13元/w。”
谈及生产成本的进一步下降空间,易治凯的信心极为充分。他强调,到2023年,异质结电池单瓦成本只需0.8元/w,将凭借更高的转换效率,与perc电池充分竞争,成为新的主流技术。“在这个过程中,爱康会不断加大对异质结的研发力度,保持较高市场份额,成为异质结领域的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