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场,大家在供应链上群魔乱舞,对世界一场巨大吐槽之后;下半场,“”目标的峰回路转加上主席最后尘封之诺,行业跟着春暖明月起来。焦虑的不焦虑了,犹豫的不犹豫了。其实,当光伏电价已经到了1.35美分,1毛钱不到一度电的时候,这种患得患失就不该有了。
关于分拆
这几天,大家最想问我的就是能源分拆回a股的事。理由没那么伟大,一天,一个高管郁闷着一张都快哭出来的脸,来问我,“老板,我们到底差在哪里,我们产品不如人家吗,技术不如人家吗,销售不如人家吗,品牌不如人家吗,全球化能力不如人家吗,人不如人家吗,我们差哪了?”
差哪了?就差这里了,现在补上它。
关于成长和人才
晶科必须指数级成长,以一种更加理性、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成长。这不仅仅是指产能规模,不仅仅是一体化程度,不仅仅是跨代技术,不仅仅是销量,它的成长必须是多维度立体式的,必须是资源整合生态式的,必须是解决问题方案式的。
我们已经过了绝处逢生期,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平庸期,接下来就是再爆发出不可收拾的发展能量。这个时机需要三种人,需要小部分人能心无旁骛地想着未来如何更好,技术如何改进,用心守护“想象力”的人;需要一部分具备操纵事情发生过程,能影响团队发展的,有领导力的人;需要大部分专业克制,从不打岔也不断义,有的是职业精神,加上一点点笃定自信的、充满能量的专业人士。但无论哪种人,都首先是努力执行且能韧性坚持的,都首先是彪悍勇敢简单温暖的晶科人。
关于投资布局
很多人还是关心晶科未来会去哪里投资,会投资哪块环节。每次看到春运画面,都是一种深深触动,全世界最大的迁徙运动就发生在那五天里。为什么,因为没有工作机会,所以到千里之外,所以才背井离乡。
如果说上一波的地区经济红利来自于地理优势,近海则通商,那下一波就是哪里有最干净、最便宜、最智慧的电,哪里就会吸引制造业西移,哪里有制造业哪里就有工作机会。晶科的大梦想就是把光伏电站建到哪里,把便宜电力发在那里;把便宜电力发在哪里,把制造业吸引到那里,把上下游供应商召唤到那里,聚来了投资人,就招来了工人,有了工人,就招徕了商家和地产家,解决了温饱就需要医疗、文化、教育、生活。所以晶科不是来建厂,我们要来造镇。未来,我们要让春运成为历史。
关于行业前景
大概已经到了不用随时随地扫盲光伏的时刻了,而是要创造人们对于光伏等新能源的普遍兴趣和选择偏好。“十四五”光伏会成为继火电之后第二大电源。“十五五”,光伏或将成为底层能源,被其他能源搭配起来用。
未来所有企业都首先是家能源企业,或生产、或使用、或经营、或管理、或投资、或交易光伏等分布式能源,企业无论大小都能慢慢做到“义利并举”,商业向善。当能源有了自己的机制,你也无法说出特定的什么原则和部件在起作用。这很自然的从传统集中式甚至集权式火电到经济、低碳、分布、数字化、市场化的新能源切换过程,这时能源结构的质变就发生了,这是驱动能源发展的力量,而不是规则、协议和权威。当光伏能力产生质变,整个宇宙都会被唤醒。
我走在晶科的厂区里,有点冷,有点静,随性地种着些树。夹竹桃开得不艳了,整个树型是圆圆的,还有一些没心没肺满满开着玫瑰色或白色的花朵的树,也不知道什么树,但独立而浪漫。还有紫色的百子莲,有一丝悠然。空气里飘着想象力和未来感,这是晶科的倔强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