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光伏电站是光伏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关键性举措,是未来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那么,国内组件商进军光伏电站领域需要做哪些准备?在投资建设光伏电站的过程中需要规避哪些风险?近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太阳能电力集团(“简称”力诺“集团)市场总监刘建力。
记者:光伏电站市场逐渐兴起,让光伏组件商看到了解困的希望,纷纷涉足光伏电站建设领域。这对我国光伏产业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
刘建力:2012年遇到欧美双反、出口下降之后,国内光伏行业受到重创,哀鸿遍野。而国内光伏电站市场的兴起,可谓雪中送炭。国内组件商纷纷涉足国内光伏电站建设,或向建设光伏电站的传统发电国企供应光伏组件,或直接投资建设光伏电站。国内光伏电站建设,为光伏组件生产找到了新出口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欧美双反造成的冲击。国内光伏电站市场的兴起,降低了光伏行业对于出口的依赖,增强了我国光伏行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博弈筹码,有利于我国光伏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记者:光伏组件商纷纷延伸产业链,不断向下游进军。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组件商进军光伏电站市场,应规避哪些风险?
刘建力:光伏组件商纷纷延伸产业链,不断向下游进军,并涉足投资建设运营光伏电站领域,这是2011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的一个新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欧美双反、出口下降,光伏企业生存环境急剧恶化,需要寻找新出路。同时,我国政府为挽救光伏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了金太阳项目和西北上网电价项目规模,为国内光伏企业提供了新机遇。
投资建设并运营光伏电站,是一种新生事物,对于组件商,在光伏电站运营方面是短板,应注意规避以下风险。
一是并网的风险。西北荒漠地区,太阳能光照资源和土地资源都丰富,适合建设大型光伏电站,但该地区的电网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大规模的并网要求。
二是资金的风险。投资建设光伏电站,一般规模在10兆瓦以上,至少需要一个亿的资金,而投资回收期一般在六七年甚至更长。光伏组件商投资建设光伏电站,有可能背负上沉重的财务负担。
三是收益的风险。光伏商投资建设光伏电站的经济性,都是基于理论数据分析,是理想状态下的分析,可能存在对风险预估不充分。
记者:在有些专家看来,光伏电站的发展仍需要一个过程,制约我国光伏电站发展的瓶颈有哪些?
刘建力:光伏电站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还要比较长。目前制约我国光伏电站发展的瓶颈主要有两个。一是发电成本还是太高。近几年,光伏组件每瓦单价从30多元下降到了5元左右,
光伏发电的成本也从5元/千瓦时下降到目前的不足1元/千瓦时。但横向比较,火电成本在0.4元左右,水电成本甚至不到0.2元,同为新能源电力的风电成本也不超过五毛钱,光伏发电成本仍然偏高。二是政策的操作细则不够。最近几年,我国政府在上网电价政策和金太阳政策方面可谓力度很大,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某些政策盲区,或者说缺乏操作细节。
记者:有专家认为,政府花大力气扶植和补贴电池组件企业,不如把补贴资金投入到终端电站市场。您是否也认同这种观点?您希望国家还需要出台哪些政策来扶持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
刘建力:政府花大力气扶植和补贴电池组件企业,不如补贴资金投入到终端电站市场。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很难说完全正确。在电池组件的生产环节,也应该鼓励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鼓励采用无污染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严重的企业。在生产环节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也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