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app官方-m6米乐安卓版下载
当前位置: > 米乐app官方-m6米乐安卓版下载 > 光伏市场 > 正文

上一篇:《光伏春秋》春秋中兴之全球电池组件巨子(十二)

下一篇:《光伏春秋》春秋中兴之全球硅料硅片巨头(二)

分享

《光伏春秋》春秋中兴之全球硅料硅片巨头(一)-米乐app官方

发表于:2021-06-25 17:34:46     作者:光伏扫地僧(夏爱民)

来源:索比光伏网

第一节 挪rec 一体化后力不继渐次折翅 流床法成就太阳硅业一哥

与其他多晶硅巨头如海姆洛克等传统主业是化学产业和半导体硅料不同,挪威再能公司(rec)定位就只是专注于太阳能光伏行业所需的太阳能级硅料(solar grade silicon,sgs)及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可再生能源公司(renewable energy corporation)。

1996年年底12月成立,开始逐步迈入太阳能领域,初始公司名称为fornybar energi as,在挪威和世界范围内从事可再生能源投资业务。在此之前的1994年,scanwafer as公司成立,1997年开始2兆瓦的试验性生产,这在当时也是很大的单线产能。1999年sol energy as 成立,主要专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销售和安装业务。1999年德国制定新2000年开始生效的新能源法,2000年德国启动2000版新能源法,上网电价法实施标志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继千级屋顶计划后启动十万屋顶计划,基于这样的历史机遇和发展趋势,fornybar energi as,scan wafer,solenergy as这三家挪威太阳能公司决定合并成为一家控股公司reneable energy corpration as (rec as ),且意向收购以控股scan wafer,并进行其他投资活动。这样,经历第一阶段的发展后,2000年rec成立,且成为控股公司后,由此开始新的历史和里程碑。

经过两年的整合后,抓住国际光伏市场和产业每年增长三成以上的大好时机,rec 乘势加速光伏产业的投入,期望成为一家领袖型的光伏企业。2002年,进军太阳能光伏行业的上游硅料领域,与先进材料公司(advanced silicon material llc (asimi)/komatsu ltd 合资,在美国华盛顿州莫斯湖(moses lake, washington state)开发和生产两千吨级太阳能级硅料工厂(solar grade silicon,sgs),这可能是当时最大的太阳能硅料厂,和最大的多晶硅硅料厂之一。同年sol energy as 收购了solar vison (pty) ltd的大部分股份。

在rec建设两千吨的太阳能级硅料厂的壮举之前,太阳能光伏所需的硅料和晶圆来自传统硅料和晶圆厂商,由于太阳能所需硅料的等级(行业所谓六个九)比半导体所用硅料等级(行业所谓九个九以上)要低很多,但又比常规的冶金硅等级(行业所谓四个九)高许多,因此主要来自半导体多晶硅的剩余、边角料、回收料,因而太阳能光伏行业的硅料和硅片、电池等生产基本只是作为电子半导体行业的一个很小的分支。进入二十一世纪,太阳能光伏和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兴起,世界即将进入新兴能源的绿色世纪,光伏迟早将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自然光伏产业所需的多晶硅、硅片等也将进入独立发展阶段,rec启动太阳能光伏所用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的生产,这对世界光伏和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发展开启了一个新世纪。正是开启光伏产业独立于半导体产业的揭幕者。

2003年,rec合资的太阳能硅料工厂竣工,开始试产。不仅如此,rec更进一步进军中间环节的电池和组件生产,scancell as and scanmodule ab成立。2003年rec增持scanwafer的股份,总起先的32.6%倍增到71.2%,获得控股权,且计划100%收购,其业务也合并如rec的财报,贡献45%的营收,可谓rec的半壁江山。到2003年年度,rec已经建立了覆盖太阳能光伏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最上游的太阳能硅料sgs(rec控股60%),中间硅片,电池和组件(scanwafer,scan cell, scanmodule),下游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solenergy)。2003年德国修订2000版本新能源法为2004年版本新能源法,rec认为这将极大的推动德国和市场光伏的发展,因此rec有了以上的战略布局来迎接这一新的发展阶段。2004年德国2004年版本新能源法实施,世界光伏继续保持快速发展,rec也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硅料工厂开始逐步满产,电池和组件工厂也开始投产后的满产,其产能早已经被预定一空。

2002年,rec旗下sgs的产能仅150吨,2003年达到设计产能2000吨的九成五,跃居世界前十大硅料生产厂商,2004年提升产能到2200吨,2005年提升产能到2700吨(跃居世界前六,未合并前排名)。2005年,针对世界光伏的高速成长,rec再次加速发展,尤其是加注光伏行业最紧缺的环节,上游硅料和硅片环节。2005年rec不仅购买了sgs剩余的股份,并且干脆连原来的合资公司asimi也一并并购,加上asimi3000吨的产能(未合并前第五),rec硅料总产能跃居5700吨,突破5000吨大关,跃居第二,而瓦克和德山化学则以5600吨,并列第三。通过并购rec一跃成为全球前三的多晶硅生产商和第一太阳能硅料生产商,与第二名瓦克等并驾齐驱,似有剑指老大海姆洛克之意。

2005年rec并购了sitech as,以进一步强化硅料技术研发和生产单晶硅铸锭和切片,形成多晶硅与单晶硅的双重覆盖。不仅如此,rec开发新技术,并且提高技术和品质,生产半导体行业可用的多晶硅。传统的西门子改良法主要用于生产半导体级多晶硅,但成本相对较高。为了巩固和保证太阳能级多晶硅领域的相对领先地位,rec开发和采用更低成本的新流床反应技术(fluidized bed reactor technology,fbr),2005年开始试生产。2004年,rec与qcell一起等比,各自参股23% csg,在德国建立产能20mw 的csg ag,期望将晶硅薄膜技术产业化和商业化。2005年rec,与qcell以及ever green 一起合资,组件everq gmbh,进入ever green 的专利带状硅技术领域,rec参股15%。rec的战略和技术布局雄心巨大。但开发新技术、产业化和商业化这条道路比较艰难,且成效并不显著,并且错过了最关键的2005到2008年的光伏大跃进的战略机遇期颇为可惜,rec为此付出了时间、金钱和商机的巨大代价,后来也被亚太新兴巨头oci,保利协鑫等超越,此为后话。这类例子在光伏产业界也很多,前辈如bp solar早早80年代就开发cdte技术,但到2002年却宣布放弃,而后first solar却在2007年成功了,光伏电池巨头尚德也早在2005年上市后,布局新一代pluto,也即通常业界所指的ldse(激光沉积选择发射)技术,2008年金融危机后使得其失去了最初产业化和商业化的最佳战略机遇期亦颇为可惜,其他公司和行业类似例子也不少。

2005年, rec战略重组为三大业务模块,分别为rec silicon, rec wafer,rec solar。其多晶硅业务是世界第二,太阳能多晶硅世界第一,太阳能硅片也是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硅片生产商,另外具有8000吨的硅烷气体产能,也是名列世界前茅。此时此刻,前辈大佬海姆洛克等正在大举进入太阳能产业,新秀如oci,赛维、保利协鑫等也正在磨拳擦掌,筹划或正准备大干一场。rec solar 则整合了此前的在挪威生产的电池scancell as、在瑞典生产的组件scanmodule ab和系统安装业务solenergy及其旗下收购的在南非子公司solar vison。2005年erik thorsen 加入rec成为新的ceo,带领rec新的发展阶段。erik为挪威奥斯陆上市公司tomra的ceo,以推动2006年奥斯陆上市,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和保障。

2006年与国际光伏行业多数企业一样,是rec旗帜性的一年,首先是5月rec正式ipo上市,登陆挪威股市,募资6.8亿挪威克朗,具备了下一步战略发展的基础。

其次,2006年rec在ever q的股份从15%增持到33.3%,与qcell和evergreen三分天下。其硅片生产技术在四季度从此前的240毫米厚度降低到200毫米。

第三,2006年硅料市场进一步紧缺,rec与sharp,motech,bp solar, suntech等签署九十亿挪威克朗的硅料和硅片长单合约,且与everq签署7年7400吨硅料的合约。

第四,同年投资90亿挪威克朗用于产能扩张。投入巨资6亿美元建设6500吨的第三硅料厂,同时投资5000万美元,对原asimi进行扩产,计划扩产1000吨,硅烷气体产能2000吨,且降低硅料生产成本20%;投资25亿挪威克朗建设新的650兆瓦的第二硅片工厂;投资8亿挪威克朗扩产电池产能从45兆瓦到225兆瓦,组件产能从45兆瓦到100兆瓦。

第五,rec战略规划到2010年降低成本50%,取得专利近百项。第三硅料厂采用流床法。rec研发该技术近十年,已经取得专利近60项,其用电量是西门子法的10%-20%,并且连续生产而不同于此前的批生产,因此将大幅降低成本。据2011年半年报,rec的流床法太阳能硅料生产法,每公斤硅料电量消耗不足20度电,而常规西门子法可高达110-160度电,最佳的目前基本是75-100度电,只是常规法的15%左右。

至此为止,十年的rec走过了前五年五个子公司分别发展到整合成挪威rec公司专注于成为可再生专业公司及领导者,后五年在整合成rec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成为重点以太阳能硅料及硅片为核心,成为太阳能级多晶硅硅料及硅片最大生产商和,延伸一体化到电池组件以及系统安装的垂直一体化光伏产业全产业、最专业公司及领导者。2006年rec创业十年,成功上市为rec铺平了新的发展道路。

到2010年下一个五年,其制定了成本下降一半,产能增长三倍的总体发展战略,太阳能硅料达到2万吨级别,硅片产能2gw左右,电池和组件产能0.5-1gw规模,继续保持光伏全产业经营的领导地位。2006年上市后,2007年和2008年rec正在这样的道路上高速成长,但是不期而至的金融危机改变了这一切。

金融危机后,rec的战略优势突然变成了战略逆势,尽管与qcell专注电池不同,与solar world垂直一体化类似,rec硅料、硅片等还能保持相对优势,但电池和组件业务则优势基本被中国公司制造挑战到底。2005-2006年rec的电池、组件加工成本高达1美元/瓦以上,尽管此后选择布局新加坡,以分摊和降低成本。但此前在2000-2005年在瑞典和挪威等最高成本地区的布局,不得不变成包袱和慢慢的变成有毒和副资产由于裁员和关厂等的额外成本,加上固有的高成本,2009年其电池组件的每瓦分摊成本高达3美元,售价2美元,自然毛利亏损-50%以上。

2010年rec电池和组件业务再次陷入泥潭,不得不选择关闭在瑞典的组件工厂,其产能为150兆瓦。到2010年并且战略重组,将电池和组件业务重点和研发等放到新加坡。到2011年上半年,即便是在新加坡的电池和组件运营似乎也变成了鸡肋。据2011年半年报资料,其新加坡的电池组件成本尽管从2010年三季度的1.5欧元/瓦(相当于2.1美元/瓦)经过半年削减进30%到1.06欧元/瓦(相当于1.5美元/瓦,非硅成本1.1美元/瓦),基本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组件价格已经跌倒1.5美元左右,四季度将跌倒1.2美元/瓦,部分厂商报价1美元。

尽管2005年、2006年维持毛利率20%以上,但2007年急剧下降到15%,2008年6%,2009年亏损-50%,2010年恢复到2008年水平,仅4%,不足5%。按照其财报预测,其产品非硅成本(含加工、管理、设备折旧等)将仅能下降到1美元/瓦左右,rec电池和组件可能进入零毛利率时代。

不仅在电池组件领域,rec 丧失优势,就是曾经的硅片领域也难抵中国硅片大厂如ldk等的挑战,第一的名词先后在2008年之后与qcell一样先后被ldk和gcl等取代,其硅料加工成本也高达0.6美元/瓦(且几乎均是多晶硅),2010年下降到0.5美元/瓦以下,2011下降到0.35美元/瓦左右。而gcl硅片加工成本仅0.22美元/瓦,ldk则在0.3美元/瓦以下,这对rec形成巨大压力。

2011年半年度财报后,由于其硅片毛利率变成-3%,因此,rec不得暂时不关闭其在挪威的一个最老的硅片生产基地。10月份rec更宣布永久关闭挪威一个近半产能,也即750兆瓦的硅片生产基地,只保留另一个基地。

因此,对于rec来讲,现在最具竞争力的只能是硅料生产基地了。rec的硅料生产成本2011年二季度末下降到最低仅27美元/公斤,其中生产成本从此前的23美元下降到仅15美元,设备折旧从16美元下降到8美元,管理销售等费用分摊保持不变4美元,这比2010年三季度的高达42美元/公斤下降了三分之一多,使得具备了与保利协鑫22美元/公斤竞争的实力,且比ldk的30美元还略胜一筹。尤其是fec的第三硅料工厂,采用成熟的流床法工艺技术,成本大幅度降低,其单厂成本不足20美元/公斤的成本,仅是第一和第二工厂的一大半,可谓行业最低成本行列,非常具有竞争力。

2011年rec的硅料产出和销量将上冲1.9万吨,产能2万多吨,而硅料、电池、组件的产出将适度降低,展望未来rec将继续成为太阳能多晶硅领域的领袖之一,在组件和系统等领域可继续获得一定市场份额,但总体可能处于相对萎缩状态。

rec的集团毛利率从此前的一路亏损到2004年盈利10%,渐次上升到2005年的35%左右,2006年的45%左右,2007年最高近50%,2008年金融危机会落到40%,2009年急剧下降一半到20%,2011年略微回升到25%左右。

而其硅料业务,从2002年开始建设,2004年开始投产,取得8%的毛利率之后,2005年开始跃上高峰40%以上,2006年更是跃上50%,2007年高达近55%,此后基本维持在50%上下浮动,2011年1季度则再次攀高到近60%,二季度由于价格急降再次回落到50%以上。

而硅片业务则略输一筹,尽管毛利率从2004%的17%一路上升到2007年最高42%,2008年金融危机后再次会落到34%,2009年17%,2010年12%,2011年二季度则落得亏损-3%的毛利率。这还是基于rec内部自给,基本基于成本价的优惠硅料供应,关键是其硅料加工成本过高,尽管从0.6美元/瓦左右削减到0.35美元/瓦左右,还是比亚太一流大厂0.2-0.3美元/瓦高出一大截。

其向下游延伸的电池组件业务相对来说更惨,更拖累了rec的发展战略和根本大局。2005年和2006年获得较高的20%以上的毛利率,但随后一路下滑到2007年的15%,2008年金融危机后更下滑到5%左右,2009年更是巨亏-50%以上,2010年毛利率也仅5%以下。

至于rec在金融危机前参股的ever q以及csg ag等则相继在金融危机后陷入困局,rec这两笔投资基本打水漂。到2011年evergreen已经进入破产程序,其股票也被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摘牌,csg ag 金融危机后被尚德等接手,不幸的是,到2011年上半年也被尚德再次宣布关闭。

rec赖以起家的主要还是硅片业务,2004年即便硅料开始投产后还高达60%以上,此前最高八九成比重,随硅料业务开始后一路下降到2010年的近四成,2011年二季度更下降到不足三成,而硅料业务销售额比重则从无到有,2010年上升到三成,2011年二季度再次上升到近四成。其电池组件和系统业务,一直占据15%左右的比重,2010年由于其新加坡工厂的全面量产,而跃升三成以上,2011年二季度更是三分天下,但未来走向如何不易确定。

尽管到2011年上半年为止,rec的三大业务成鼎足之势,但电池组件业务和硅片业务恐将继续走下降趋势,未来三五年其最具优势的太阳硅业可能将独占半壁江山。

2011年rec针对未来五年的新的战略目标和远景已经改为智能能源的领导者,未来rec能否继续在做好硅料生产的同时,在组件和系统一体化方面有所斩获,业界拭目以待。

rec以及solar world是垂直一体化领域的先锋和曾经的状元,但受到后起之秀赛维、协鑫以及电池组件领域四大巨头的挑战,不得不收缩战线,这值得光伏业界在专注一体化的同时,既要抬头看天更要低头探路,看看自己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成本如何,竞争力如何,对手如何,未来是上升还是下降,与业界和同行相比竞争力是相对上升抑或相对下降,从而及早为未来三年做战略调整。

我们和业界一起祝福rec太阳硅业继续做强做大,垂直一体化和组件系统业务继续披荆斩棘,rec品牌不仅是太阳硅料五大品牌,也成为组件和系统终端知名品牌。

到笔者《》微信版本发布时,受到协鑫等中国多晶硅企业发起的双反,rec也与尚德、英利等中国光伏电池组件企业一样陷入困境。

与此同时,rec与陕西有色规划在中国合资合作,以技术和设备出资,共同投资建设1.9万吨的fbr(流化床)技术的多晶硅。

此为后话,详细见《光伏战国》。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m6米乐安卓版下载的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夏爱民
笔名光伏扫地僧,中国bipv联盟秘书长,秦顶bipv创始人和ceo
订阅 更多文章 >
  • 曹宇
    全部文章:267
    资深光伏媒体从业人,从业13年,非常了解行业形势,分析见地都极其精辟。
    订阅
  • 尹也泽
    全部文章:156
    索比光伏网副主编、首席记者,90后新生代光伏人,主要关注供应链、新技术和...
    订阅
  • jessica
    全部文章:76
    95后光伏人,对行业发展具有真知灼见,用理性视角挖掘行业信息
    订阅
  • 刘珊珊
    全部文章:249
    solarbe资深记者,深入了解市场政策及行业形势。
    订阅
  • 萨纳斯运维讲堂
    全部文章:41
    萨纳斯新能源是中国领先的光伏电站数字化技术服务提供商。一直致力于电站整...
    订阅
  • solarwit治雨
    全部文章:62
    订阅
推荐阅读
1
最新新闻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m6米乐安卓版下载的版权所有 © 2005-2021 索比太阳能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