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1-06-25 17:31:46 作者:光伏扫地僧(夏爱民)
来源:索比光伏网
第一节 中 单晶王兵出斜谷成电池王 电池组件一体化助力保王
说起晶澳,不能不提两个传奇人物,靳保芳和杨怀进,前者做过县长,创造性的创造了中国景龙集团,被业界视为中国单晶硅王,后者参与孵化和创造尚德、林洋、中电、晶澳以及后来的海润五家上市公司,更有中国光伏产业和上市公司开路先锋的美誉,被称为“造司王”;而晶澳就是其爱情和婚姻的结晶。
晶澳,晶龙集团和澳洲太阳能相关公司(澳大利亚光电科学有限公司,澳大利亚太阳能发展有限公司)的中外合资企业,这个名字乃晶龙和澳洲光伏两个公司的首字母的组合。2005年5月18日宁晋晶龙中澳太阳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6000万元,11月28日改名为“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倍增到1.2亿元。
2006年3月第一条25兆瓦生产线投产。筹备一年后5月正式开业,其效率最高可达17.468%,当时业界最高水平之列。
公司投产和开业的同时,正式启动上市工作。2006年7月在开曼注册晶澳太阳能控股发展有限公司,在维京注册晶澳发展有限公司,据说前者免所得税,后者几乎无上市限制,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成为壳公司晶澳发展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便于海外上市,这与尚德等民营企业海外上市如出一辙。
7月单日产量突破3万片。8月一期工程二线、三线同时投产,9月日产量首次突破8万片,月产量首次突破190万片。
年底11月进军上海,在奉贤成立上海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布局以上海为市场和对外窗口。
2007年2月,晶澳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
从筹划到投产一年,从投产到上市一年,杨怀进和靳保芳创造了中国、世界光伏乃至新能源、高科技公司创业、上市的新传奇和里程碑。这与尚德、天合等上市的盘子相差不大,但比稍后上市的赛维的盘子和规模小许多,各有千秋。
上市后,晶澳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张。
第一步战略,启动二期工程,直接上马100兆瓦,四条线一起上。8月四条线一起投产,且实现满产,单线日产量达到3万片。
第二步战略,进军海外。4月进军美国市场,在美国加州成立全资子公司晶澳美国有限公司。
第三步战略,上海基地做实。6月在上海闸北成立全资子公上海晶澳太阳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到年底12月,上海市北工业园晶澳大楼启用,晶澳总部迁入新址办公。而尚德布局上海等的进程、进展遭到颇多波折,进而丧失了一些光伏市场的战略黄金时期素为可惜。
第三步战略,二次增发,进一步扩张。利用半年时间完成产能的倍增和二期工程的满产,2007年10月完成二次增发,募资近2亿美元。
第三步战略,开辟第三基地。2008年2月进军扬州,征地近四百亩,启动扬州生产基地。8月扬州基地启动,一起生产线启动,一次上马12条线,产能300兆瓦。
第四步战略,再次募资。2008年5月发行可转换债券,募集4亿美元用于三期工程。
第五步战略,上马三期工程。2008年6月在成功融资后,启动三期工程,一次上马10条生产线,产能250兆瓦,规模是二期工程的2.5倍。
第一年,25兆瓦,第二年75兆瓦,第三年,200兆瓦,第四年,750兆瓦。2007年晶澳产出比2006年增长四倍多到132兆瓦,跃居前十一,并列前十,2008年晶澳以电池产出277兆瓦跃居全球前六,这一切近三年时间。在这种时代,速度为王,规模为王。这就是晶澳,这就是晶澳速度,这就是杨怀进,这就是靳保芳。这个速度,这个规模开始超越大陆的天合、英利,台湾的茂迪,日本的夏普,开始第一次赶超尚德和当时的电池霸主德国qcell。
从2005年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这四年是光伏市场大跃进的四年,产品供不应求,产能和产品可谓上多少吃多少,业界有死不愁和四忧之说“不愁订单,不愁市场,不愁客户,不愁货款,只忧上游,只忧硅料,只忧产能,只忧设备”。只是随后突然而至不期而遇的金融危机改变了这一切,与多数同行尤其中国光伏企业的急速扩张类似,晶澳也面临硅料价格急剧下降,订单无处着落等问题,毛利率近乎为零,晶澳也开始一系列的战略调整和优化。
第一步战略,压缩三期产能的扩张速度。三期550兆瓦的产能扩张被推迟,到2009年3月方始完成450兆瓦。
第二步战略,与bp战略合作。2008年11月宣布与英国bp solar达成合作关系,为bp solar提供生产加工业务,bp solar利用自身渠道和网络优势继续拓展业务,关闭在澳洲的生产线,bp的技术也可转让晶澳使用,互为犄角。
第三步战略,人事格局调整。2009年年底ceo杨怀进另谋出路,靳保芳从幕后开始走上前台,掌舵晶龙航母和晶澳旗舰。此后,在赛维旗下百世德担任总经理的方朋博士加盟晶澳,担任ceo。2007年上市后,戴锡鸣等创业人员离开晶澳加盟台湾一家公司再次创业。2011年其cfo离职,走马换将。
第四步战略,股份回购,维持公司价值。由于公司股价在金融危机后急剧缩水,晶澳启动了股份回购机会,2009年12月为第一次,2011年第二次启动。
第五步战略,利用市场回暖,冲击电池第一。金融危机后,2009年二季度开始光伏市场和产业逐步回暖,再次启动,2009年和2010年迎来了又一轮降价一半后的倍增再倍增。晶澳再次启动此前中断的电池第一冲顶计划,2010年登顶全球电池第一,与电池和组件老大尚德在电池领域并驾齐驱。
第六步战略,随尚德之后启动高效电池试点生产。其命名为secium最高效率可达19%的高效电池生产进入试点阶段。
但是2011年的意大利急剧削减补贴和全球的严重过剩,包含晶澳在内的多数光伏企业带来挑战。2011年二季度销售401兆瓦,比一季度451兆瓦下降11%,而销售收入下降26.7%,毛利率更是从一季度的17%下降到-2.7%。
晶澳及晶龙开始了再一次战略优化和调整。
第一步,将晶龙集团旗下的硅片业务注入晶澳,实现硅片到电池的整合。2011年年中宣布收购晶龙旗下的硅片业务。
第二步,cfo走马换将。期待新的财务策略调整。
第三步,股份回购,维持公司价值。
但是在全球组件产能严重过剩,国外品牌在尚德、英利、天合等龙头大佬的一路挤压下市场和品牌空间越来越小,因此未来晶澳的海外组件客户群面临林洋、中电等对手和渠道端的双重挑战。
第四步,打造职业经理人团队。以华虹nec前主要负责人方朋等组建杨怀进等原班人马离开后的空缺,形成勒保芳掌舵的董事会主席和方朋为首的执行长(ceo)的管理层,启动晶澳战略转型。
第五步,进一步向下游延伸,做一体化组件大厂。鉴于德国电池qcell的前车之鉴和后来qcell转型下游组件和系统的经验,以及中国等世界多数电池大厂也是组件大厂的一体化主流格局(台湾茂迪似乎除外,暂时继续坚持电池大局),延伸到组件业务领域。由于组件业务此前是其客户市场,为了实现平稳过渡和避免与客户的竞争,晶澳采取了化敌为友的做法,选择以oem代工等方式为原有电池客户代工组件,实现客户的延续、延伸和升级,很巧妙的实现了自身业务转型升级,避免了开拓组件的艰难和丢弃现有电池客户的尴尬,落得皆大欢喜。同时晶澳也逐步推出自主品牌的组件,尝试转型为组件品牌,来个徐图缓进、步步为营和适时加速。
第六步,启动系统化下游话战略转型。2011年晶澳选择日本市场与日本公司合作推出家用系统,试水系统市场,既有应对日本市场成长和特殊竞争格局的需要,也有为未来系统和下游市场转型的落子之意。尤其是因应国内市场的启动,其在扬州的第二制造中心也转型加速,启动系统业务。
从而晶澳逐渐在金融危机后脱离电池为单纯业务的杨怀进时代,实现了与晶澳集团的单晶业务的不断注入,逐步融合,成为一体化硅片、电池和组件生产大厂,开创了后杨怀进时代——董事长主导下的职业经理人时代。
要看晶澳和晶龙的未来,不得不看看晶龙集团的创始人和领头人——靳保芳。
1952年9月靳保芳生于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长路乡崔官庄村,从大跃进、文革到改革开放,走向国际,宁晋电力局长、全国老模老靳同志确实走过一段长达一甲子的不断晋升的长路,国内光伏企业估计无人能右。
1972年4月,被选送到邢台地区财贸学校(中专)学习。1984年3月,任宁晋县农机局副局长、农机供应公司经理。 1992年任河北省宁晋县电力局党委书记、局长;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95年7月,当选宁晋县电力局与河北工业大学合办的“单晶硅厂”董事成员,获选为全国劳模。
1996年:3月,河北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学习毕业;兼宁晋县经贸局党委书记、局长。
1997年:2月,任宁晋县政协副主席、中日合资宁晋松宫半导体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一路走来半个世纪过去了。直到2005年,已经年过半百的靳保芳二次创业,创大业,与光伏接头,与杨怀进牵手,走进光伏的殿堂,纳斯达克的殿堂。
2011年光伏产业二次冬天来临,昔日老大qcell关停一部分生产线,转型做组件和开拓下游系统市场,中电转型做电池组件一体化,晶澳主要做硅片到电池的一体化,同时逐步延伸下游组件一体化,同时在国内开始系统电站业务。
晶澳在勒保芳时代将努力越过光伏寒冬,光伏的2012死亡之谷,成为未来中国和世界光伏业界的大佬、品牌和旗手之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靳同志带来晶澳继续转型,从电池到组件一体化,历经5年的转型升级,到2016年年底,晶澳的电池组件产能高达6gw以上,2016年出货预计5gw多,跃居全球前四,与阿特斯争夺前三甲。
与此同时,学习天合晶澳也启动私有化退市计划,准备回归a股。
在启动职业经理人团队的同时,老董事长开始启动接班人计划,着力培养晶澳下一代的未来栋梁。
这就是晶澳、这就是晶龙,这就是老靳,值得光伏人学习!
相关阅读
光伏春秋
光伏纪实
晶澳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