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坦地将头和腰身往椅子上仰了仰,同时双掌压住眼皮轻柔片刻后猛地松开:“不好意思啊,实在太累了。过几天又得出发了。”
最近三个月里,苗连生带着团队在山东、山西、河南等省市连轴转,对地面资源以及分布式资源来了一番实地考察。虽然舟车劳顿,但收获颇丰。
已辛苦打拼于风云骤变的实体经济领域20余年,57岁的苗连生依然闲不下来。无奈,在光伏这个竞争激烈得令人窒息的红海疆域,一个企业家对于得与舍,快与慢,以及变与不变的煎熬与压力可想而知。
苗连生一如既往,既担任着“大将军”,继续引领2万多名员工往前走;又担当着老兵的角色,很多事情还是喜欢亲力亲为,心中才踏实。
过剩、跑路、双反……艰难穿越过去这两年里的产业沼泽地,苗连生的压力丝毫未减,“每天早晨一睁开眼,就想到两万六千名员工的吃饭生存问题,如果说自己没压力,那不真成‘作秀’了?”
魔鬼都在细节里
对于英利过往的扩张模式,一些竞争对手常有诟病,“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英利在亏损的情况下比拼出货量,这种模式是否理性”?
“大家都在赔钱,关键要清楚赔在什么环节,以及赔的底线”,苗连生不讳言有风险,“这是很危险的一步棋,我们敢这样做,在于资金链能够承受,而且战略节奏上能把握得住”。
要在产业“冰河期”撑下去,加大成本控制的力度是首要任务。英利的一大底气正来源于成本控制能力的增强。其扩产、垂直整合及内部举行的大小战役无不围绕“成本”二字做文章。
欠下的终究还是要还的。在风光无限的年景里,包括英利在内的很多往往顾不上抓细节,包括管理、研发、成本控制以及员工技能上都存在不足。当产业形势急转直下,企业被迫“静下心来,把能补的‘老鼠洞’都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