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阳 来源:新能情报局
近日,台湾最大太阳能制造商股份宣布其昆山工厂因订单急剧缩减而停工,引起行业一片哗然。据悉,茂迪股份电池总产能共约3.6gw,生产工厂基地包括桃园、台南,及苏州昆山、马鞍山与徐州等地,其中昆山电池片产能800mw。
“像茂迪这样解散昆山基地的事件不会是个案,台湾绝大部分电池产线成本都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老牌专业电池厂商和一些长期失血的电池厂商正在逐渐退出。
综合来看,下半年三季度电池行情会有所走弱,但比一季度好,四季度后,扶贫和领跑者在12.31之前有很多项目必须并网,会刺激电池片需求。”股份相关负责人近日在半年报电话会议中说到。
根据通威股份2018年财报,上半年通威电池片业务销量约 3gw,在5.4gw电池产能规模的基础上,继续保持满产满销(产能利用率100%以上),同比增长 66%,毛利率16.68%。
同比2017年毛利率 17.28%略有下降,通威股份称一季度由于受制于终端需求未释放,而生产成本高,所以毛利率呈现相对较低;二季度4-5月多晶电池毛利率率先超过20%,单晶在20%以下,5月底多晶电池需求走弱后,单晶电池需求走强,毛利率超过20%。
531光伏新政后,电池片的价格跳水,停产消息不断,只有持续保持成本价格优势的企业才能在这一轮行业低谷中生存。电池成本受工艺改进、效率提升,以及去瓶颈化,都会对成本产生影响。
目前,各家制造商电池片非硅成本基本可分为四个区间:第一梯队的公司为通威股份与隆基股份泰州工厂,通威股份历来做在行业平均水平线以下,已降至0.3元/w以下,隆基成本在3毛左右。
通威股份在电话会议中表示:“和我们成本最接近的是隆基主泰州工厂的电池产线,其工厂前十年享有免租金,且电池不对外销售,可以给自己的需求做定制化生产,有特别的质量要求,所以有成本上的差异。”
紧随其后处于第二梯队的是晶科、晶澳、天合、阿特斯等主流组件厂商新建的电池产线,以及新进入的专业电池厂商如爱旭、展宇,由于产线较新,和通威股份差异不大,成本3毛5左右。
第三梯队,国内中小产线,如大全新能源的电池线等,很多产能在几百mw-1gw之间,成本处于行业平均水平,即4毛-4毛5左右;第四梯队,不正常运营的电池线,如之前的英利和最近的海润等,成本和台湾绝大部分电池产线一个水平,在6毛钱左右。
通威一位高层称:“任何一个在快速发展的产业,都是过剩的,它需要优质产能去淘汰落后产能。行情不达预期时,那我们就去抢占竞争对手的市场,比如取代台湾10%的落后产能。”
从整体看,在多晶硅、硅片、组件、逆变器等生产环节已经形成了巨头鼎立的市场格局,只剩下电池环节,因为成本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以及各家企业自有产能的限制,此前并没有具有代表性的巨头出现。
毫无疑问,经过这一轮行业低谷后,电池片巨头时代也将到来。
通威的目标,即成为这个环节的巨头。以这两年的发展来看,他正在逐步做到。根据通威扩产计划,其成都三期3.2gw以及合肥二期2.3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预计2018年四季度建成投产,如此2018年底通威电池产能将达到约10.9gw,快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
除了产能的逐年积累,在客户合作方面,除韩华外,通威已与全球前十大下游太阳能组件商中的九家建立了长效合作关系,未来其领先优势和话语权优势会越发明显。
另一方面,有着全球最大高效perc电池制造企业之称的亦加快了发展速度,其在广东佛山、浙江义乌均设有大型生产制造基地,年产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5.5gw,其中双面单晶perc电池5gw、高效多晶电池500mw。
预计2018年4季度爱旭太阳能电池总产能将达到9.3gw,其中双面单晶perc电池为8.8gw。2019年,p型perc电池片效率突破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