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以“聚焦创新驱动 重构能源生态”为主题,由中国改革报《能源发展》周刊、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共同举办的“第八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在京召开。来自国家能源局和北京、河北、河南、吉林等地方政府代表,以及众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以“线下 线上直播”方式,围绕能源创新与变革,展开深层次探讨。
正泰新能源董事长、总裁受邀出席,并就海外市场趋势及出海光伏企业发展机遇发表主题演讲;总经理周承军在“多能协同 重塑能源格局”高端对话中,阐释了储能与新能源协同开拓的行业发展思路。
根据行业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重点海外区域如欧洲、美国、印度的制造布局规划覆盖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支架等多个环节,规划新增产能已超80gw。2023年,海外光伏产业扩产项目激增,投资主体趋向多元化,国际竞争也将变得更加激烈。
据陆川介绍,面临能源短缺等问题的欧洲,开始重点押注可再生能源,对中国光伏产品需求高涨。在需求高增长下,欧盟将接受更高溢价。不过,当前欧美重塑本土光伏制造、分散供应链的布局加速,也给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带来新的挑战。
与此同时,一些“新型贸易壁垒”也需要行业关注。去年以来,欧美市场正在形成围绕控碳、人权等议题的新型贸易壁垒。陆川认为,面对欧美的新型贸易壁垒,中国光伏必须建立更高层次的竞争力——供应链多元化、低碳化。
陆川指出,我国光伏行业需要顺应海外市场趋势,强化外向发展能力。一方面要积极推动中国技术标准国际化,促进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标准及规范互认体系建设,形成国际标准合作体系。另一方面,面对部分国家电力基础设施薄弱,电网系统灵活性不足,要切实做好电网平衡和调度规则、用电负荷规律、负荷消纳调研分析,避免因此产生的项目投资风险。
同时,中国光伏行业出海企业应全面将国际esg规则嵌入公司治理、合规管理、风险管理、信息披露制度,组建专业团队,储备全球esg顾问资源。最后,面对海外市场融资要求,中国企业应拓宽海外融资渠道,加强对境外金融体系的理解。
正泰新能源自2009年进入电站开发领域,分别在我国宁夏及韩国率先投建光伏电站,国内国外齐头并进、开展全球布局。目前,正泰新能源已在荷兰、德国、韩国、日本、孟加拉、波兰等国家设立海外分支机构,组建属地化市场开发及工程团队,并在30多个国家投建了250多座海外光伏电站,充分理解各国光伏市场特性,在产品出口、海外属地化电站开发、海外融资、合规与风险管控、精细化项目交付能力等方面,打造核心竞争能力,成为国内民营光伏企业“走出去”的成功典范。
同日举办的“多能协同 重塑能源格局”论坛上,正泰电源总经理周承军与来自国网能源研究院、中国华能集团、中电建新能源集团、隆基绿能 、中信博、厦门科华数能等企业的嘉宾开展高端对话,议程由全联新能源商会专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少军主持。
周承军提到,光伏和储能互相协同才能携手发展,在新型电力系统的方向目标下,清洁能源占比逐步提升,其间歇性和不稳定性要求稳定的电源,随着新能源的发展,需要配置一定比例的储能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光伏较储能产业起步早、成熟度高、上市公司的数量和体量较多,谈及储能如何更好地与光伏协同,周承军认为要从技术、商业模式、成本三方面着手,助推储能融入新能源的协同发展中,互相携手共同促进“双碳”目标实现。
近十年来,光伏系统效率快速提升,成本下降近十倍。储能系统效率、寿命、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应借鉴光伏技术创新的持续迭代,快速实现突破;其次,基于当前的经济环境,储能发展需要创新型的商业模式,如目前国内共享储能的租赁模式及分摊模式,加之光伏、风电强制配储等,都带动了储能的规模化应用,也是一种对商业模式的有益探索;另外,目前储能充放电度电成本居高不下,初始投资仍在1.4-1.5元每千瓦时,需尽快推动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以降低储能成本。
展望未来,周承军表示,成熟能源要支持、带动新兴能源发展。传统化石能源助推带动了光伏风电新能源,希望现在光伏也能通过配储等方式带动储能发展,光伏发展好储能才能发展好,储能发展好新能源才能发展好。
大会通过专业评选,授予陆川“2022年度杰出创新企业家”称号,授予正泰新能源“践行双碳目标2022年度最佳绿色电力企业奖”,以此肯定及鼓励正泰新能源在“双碳”赛道上的快速发展与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