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征求光伏前沿技术对标工作意见的函》中提出,在技术领跑者基地中,对于双面组件的计算,有两种方案:
方案1:只按双面组件正面功率计算双面转换效率和功率,相应光伏电站安装容量只计算正面功率;
方案2:综合考虑双面组件在不同工况环境 下均能达到的基本发电能力增益及采用双面组件后建设成本增加水平这算的最低反面功率水平增益,背面增益计算原则上不超过5%,初步按3%左右考虑。相应光伏电站安装容量计算正面、反面功率之和。
具体见附件。
针对这两种方案,大家的争论很多。下面介绍一下双方的主要观点。
赞成方案1的主要观点
技术领跑者原则上说难度应该代表技术水平高低;同时是市场应用量少的新技术。
双面组件本身无太大技术难度。perc电池的全面导入以及双玻组件的普及化,使得双面组件“水到渠成”。双面组件虽然可以在某些应用场景下提高发电量提高,但是其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开发难度并不高。要达到相同的转换效率,hit组件的技术难度要远高于双面组件。如果采用方案2,则会出现两个问题:
1)技术难度高的hit组件和低难度的双面组件,得分相同,对于高难度技术有失公允。
2)正面功率直接加3%的功率到总功率中,现在市场上的双面组件大多数可以达到应用领跑者满分要求,即,国内将会有30gw的产能达到或接近“满分标准”,领跑变成了众跑。
另外,双面组件现在标准还不完善,实际运用经验不足,你知道现在双面组件问题是什么吗?组件易碎,由于我们现在现场支架平整度差,组件抗弯曲能力不如单面组件。还有由于没边框,接地问题还需要解决。所以,产品还要在不断运用中去进步,才能最终成熟。ibc 、hjt但那些都有标准。
赞成方案2的主要观点
1)我们光伏从业人员不断追求的目标是降低lcoe。
“无论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领跑者评标中,分值最重的一项,仍然是“上网电价”。领跑者基地的推出,最重要作用就是,推动了组件转换效率提高的速度,有效的降低了国内光伏项目的上网电价。
双面组件以较低的成本增加提高了10%甚至更多发电量,这正是我们追求的。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尊重客观事实,其他的交给市场去选择,而不是进行过多的人为干预。双面组件至少能提高10%的发电量,但由于应用经验不多,至少应保守的按照5%考虑。
双面组件的技术可能看起来不那么高大上,但这并不妨碍它能明显提高效率的本质。因为看起来不够酷,有点土,所以就应该被歧视?砷化镓都是用在跑车、手机上的技术,够酷炫吧?但并不会有一家企业用这种技术进行领跑者投标。
2)实际应用量不大,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说明它正是一种新技术。
实际应用不多、远期看起来可能有较高的性价,这类技术不正是技术领跑者要推广的技术吗?
3)技术领跑者组件要达到满分标准并不容易
表:技术领跑者标准计算(以60片组件为例)
从上表可以看出,要达到满分,双面组件的正面功率也要达到320w。目前,60片能达到320w的组件,应该也是非常先进的技术。
双面组件好比特长生,考虑一定的背面功率,好比高考中给特长生加分。双面组件既然背面能发电,而我们忽视这一客观事实,对双面组件就是一种不公正的待遇。
个人的观点是,无论哪种技术,能降低lcoe的技术就是值得推广的技术~
fr:智汇光伏(pv-persp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