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雄安新区千年秀林萌发新绿,“华北明珠”白洋淀碧波万顷,四面环水的王家寨村镶嵌在蓝绿交织的生态底色之中。
王家寨村是安新县5.13兆瓦屋顶发电示范项目的一个缩影。该村的光伏凉亭、光伏充电椅已成为了这个网红打卡地的靓丽风景线。5月30日,随着该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该村的电力供应已具备“孤岛”运行水平——即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多层级海绵微电网创新控制,实现7天以上连续离网运行。
华能安新县5.13兆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是由华能河北分公司与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联合开发建设的河北省新型电力系统(乡级)示范工程——雄安新区白洋淀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的重要一环,由上安电厂具体实施,是华能在雄安新区首个全容量并网的新能源项目。作为入围2023年全国百县千项清洁能源示范项目,该项目设计容量5.13兆瓦,为安新县120余户居民搭建屋顶光伏电站,年均发出绿色电力612.9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99.71吨。 这份“答卷”的背后,一个“拼”字呼之欲出。
逢山开路 遇水搭桥
项目实施过程中,光伏电站安装的确户工作是一道“娄山关”。项目部负责人周腾在与居民反复沟通中发现,当地渔业丰沛、居民收入可观,他们对通过房屋屋顶改造实现加固防水或者冬季免扫雪等更感兴趣。于是他迅速调整宣传策略和安装方式:一方面根据居民需求及时将原有“水泥配重 支架”的安装方式调整为彩钢一体化安装,实现屋顶免打孔、全运营周期免维护,为确户工作打开通道;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展板、宣传单、政府电网协同推进等多种手段加强入村入户走访,主打央企品牌、工程质量、售后运维品质,同时利用好与电网公司、乡镇政府的友好关系和提早进入市场的先发优势,扩大确户成果。
项目部冯吉刚笑着说道:“我们披星戴月、日行千里已经成常态了。”工程施工需要大量协调工作,协调一定要面对面进行。由于白洋淀的地理特点,常常直线距离很近的村落之间却要跑数倍于直线距离才能到达,有的村庄陆路还不通,项目点之间最远距离达40公里。有时为了一户人家的确户攻关工作,项目部人员会每隔几天就去家访,不断地用心用情说服对方,争取理解和支持。
不等不靠 临危不乱
进入2022年四季度,众多民营光伏企业进入雄安新区,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在了解到一些乡镇房屋产权证明办理进度滞后的情况后,上安电厂新能源基建部副主任佘凯第一时间抵达项目现场,带领项目部在镇政府连续驻守7天,通过协调各方关系,用实际行动践行华能“三千精神”,通过反复的沟通、解释和协商,最终妥善解决房屋产权证明问题。
在同一时间,河北全省包括雄安新区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大范围封控造成项目确户、施工无法正常开展,大批施工人员滞留窝工。面对疫情和项目推进的双重考验,上安电厂安新项目部全员以连续驻场70多天的拼劲保证了项目有序进展。安新项目部首先确保项目人员“零感染”,同时主动出击群策群力,随时根据疫情进展情况调整工作重点和安排,遇疫情封控提前安排人员驻村、合理利用线上通讯手段,全力保障现场的确户、施工、并网工作不停滞。期间,由于交通管制,佘凯曾徒步跨县到施工滞留人员居住地送药送食品。他的行动感化了施工方,既展现了央企的良好形象,也直接促进了施工的顺利进展。
随着主体安装工作完成,项目进入全容量并网冲刺阶段,5月多次出现下雨、大风等极端天气,供电公司抢修任务增多也间接给并网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各级领导以身作则、靠前指挥,项目部全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轮班驻守供电所和电表安装现场,多次与供电所同志共同归档并网资料至凌晨,全力协助供电公司加快并网工作。终于在5月30日,实现了华能在雄安首个新能源项目的全容量并网发电。
向绿而生 逐光而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在华能河北分公司的领导下,上安电厂致力于积极践行习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的战略部署和3060双碳目标,在雄安新区建设的华能安新分布式成为了华能首个全容量并网发电具备群控群调功能、实现“光伏 储能”协同运行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通过与国家电网公司源网荷储一体化多层级海绵微电网控制系统协同运行,实现示范区域内新能源100%消纳,是源储互济、网荷互动的典范,有效提升白洋淀核心景区——35千伏郭里口站单电源供电可靠性,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探索新道路,具有极强的科技示范效应。
华能上安电厂,一个38年的老厂,在燕赵大地上不断建成一个个绿色发电音符,奏响一篇篇低碳发电乐章,向绿而生、逐光前行,正逐步实现火电绿色转型,朝着风光火热储氢一体化综合能源企业迈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