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9-12-02 15:29:23 作者:游家训、陈术子
来源:电新产业研究
随着价格下降,使用高效组件的经济效益已经超过常规组件。市场需求也验证这一观点,perc、单晶双面等高效组件在领跑者中占比超过50%,部分龙头企业组件招标已经全部转向单晶及高效产品。下游高效化趋势明显,2018年扩产单晶硅片和单晶高效电池/组件的企业明显增多,电池方面以单晶perc为主,这将推动组件成本进一步下降。性价比带动需求,供给快速增长进一步保证高效产品的性价比。
摘要
1.高效组件经济效益达到显现拐点:高效组件相比低效组件的溢价体现在每瓦摊销的组件面积相关成本减少与弱电增益上,随着高效组件价格下降、与低效组件之间市场价差减少,经过我们测算,这一价差已小于高效组件溢价,使用高效组件的经济效益已经达到显现拐点。
2.市场需求已经验证,高效化被下游所认可:第三批“领跑者”计划中标结果已经全部公示,功率上看单晶310wp组件占比最高;48个项目中有35个项目使用了单晶perc技术、33个项目使用了单晶双面技术,使用perc技术的项目规模达到73.13%,使用双面技术的达到62.47%,高效组件成为主流。招标情况看,龙头企业需求以单晶高效组件为主流,国家电投三年集采单晶比例不断提高,18年达到100%。
3.perc的产能将保障单晶的渗透率不断提升: 2017年底全球单晶perc电池产能超过30gw,根据目前扩产计划估算,18年底将超过60gw。perc的性价比在单晶上高于多晶(以成本测算),且perc技术在单晶上应用难度小,随着单晶perc的设备成熟和国产化水平的提高,perc产品的应用加速将进一步推动单晶产品的需求。
4.单晶用的硅料门槛高于多晶用料:单晶用的硅料在品质上要求更高,成本控制难度也大于多晶。目前1万吨以下的产能在升级单晶上面临挑战,未来能够生产单晶硅料的企业将会有明显的竞争力。
5.投资建议:强烈推荐隆基股份,通威股份,正泰电器,福斯特,关注阳光电源。
风险提示:高效组件价格下降不及预期;上游扩产不及预期。
1.高效组件经济效益达到显现拐点
一般认为 电站成本=组件成本 bos成本。随着组件功率提高,分摊到每瓦的bos成本下降,且地形越复杂,下降越多。如果bos成本下降能够抵减组件成本提高,那么使用高效组件就是划算的。
而使用单晶perc、单晶perc双面等技术,还可以产生弱电增益,这样高效组件相比低效组件的合理价差可以分拆成两部分:
高效组件的合理价差=面积相关成本的节省 弱电增益价值
面积相关成本即与组件面积(个数)直接相关的成本项(将bos成本中与组件面积无关的成本如逆变器成本(与容量相关)剔除,另外加上运维成本等其余直接与面积相关成本项)。
如果高效组件相比低效组件的市场价差低于合理价差,那么使用高效组件就更具有经济效益。目前普通270w多晶组件与280w单晶perc组件价差已不足0.1元,与300w单晶perc组件价差约0.22元。从这个价格差来看,使用高效组件的经济效益已经达到显现拐点。随着组件价格的继续下降、面积成本占比提高,这一经济效益还会更明显。
2.市场需求已经验证
“领跑者”项目中标结果公示,单晶双面、单晶perc比例最高
随着大同项目中标结果重新公示,第三批领跑者项目中标结果已经全部公示。第三批领跑者项目本期规模5gw,使用perc技术的项目规模达到73.13%,双面达到62.47%。功率上310wp占比最多,48个项目中35个都采用了单晶310wp组件。单晶双面在35个项目中中标,单晶perc组件在33个项目中中标,成为最主流的技术路线。
单晶组件成为龙头招标主流
从光伏电站投资企业的招标情况看,单晶组件招标成为主流。两年领跑者项目中标规模龙头国家电投,三年集采单晶比例逐年提高,2018年已开始的集采单晶比例达到100%。
3.单晶perc产能扩张加速单晶产品的应用
2017年底单晶硅片产能超过44gw,2018年预计将超过60gw;多晶硅片产能2017年底超过90gw,预计2018年将增加到110gw,多晶比例持续下降。其中隆基2018年底单晶硅片产能将达到25gw,中环将达到23gw,呈现双巨头形势。
硅片下游,行业龙头纷纷上马高效电池片/组件扩产计划,单晶电池扩产以单晶perc为主。17年底全球单晶perc电池产能超30gw,根据现有扩产计划估算,预计18年底将达到60gw。上游产能跟进将进一步推动单晶硅片、高效组件降价,使用高效组件的经济效益将更明显。
4.硅料品质提升后进口替代和低效产能替代
进口硅料占比较高,替代空间大:到2016年硅片产量90%以上聚集在中国,而硅片上游硅料环节国产占比仅有50%多;硅料进口比例虽然在逐年下降,但2016年硅料进口率仍然高达40%以上,总体来说我国硅料需求中海外硅料占比较高,进口替代空间较大。
我国硅料产量占全球比逐年上升:随着我国光伏行业的爆发发展,多晶硅料产量占全球占比从2009年的26%上升至50%以上。
多晶硅料下游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集中在国内:2016年晶硅产业链上,除多晶硅料外,其他产品国内生产比例均超过70%。如硅片、电池、组件国内生产占比分别达到91%、71%和74%。
成本优势清晰,品质提高加速替代进程
通威国产化比例不断提高,投资成本优势明显:到2016年,通威股份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产线的投资水平已下降至12-16亿元/万吨。而国外的投资则依旧较高,按照nrel 2016年测算,投资为36亿元/万吨。
通威股份人力成本与电力成本明显:多晶硅生产成本构成为主要为原材料、人力、能源(即电力)、折旧四大部分。即使瓦克与oci有化工生产的协同优势,国内企业依然能凭借较低人力和电力费用做到成本领先。
硅料品质不断提升,龙头企业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国内硅料投资之初,纯度约为6-8个9,属于太阳能二、三级硅料,无法在单晶硅片的生产中应用,所以有大量的oci、waker进口。随着工艺的成熟,领先企业的硅料纯度进一步提升到9-10个9,甚至部分企业能接近11个9。中环、隆基等企业纷纷开始与国内硅料厂合资建厂,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对国内硅料品质的一种认可。
通威股份成本优势明显:从目前各企业多晶硅生产成本来看,国内大多企业成本低于海外企业,海外企业多晶硅生产现金成本在7-8万元/吨左右,而国内企业基本都低于海外企业,通威股份多晶硅生产成本都降至6万元/吨以下,做到成本领先。
相关阅读
行业报告
高效组件
单晶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