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光热电价及光热示范项目正式出台,在您看来,这对于中国光热行业以及中国清洁能源市场有哪些影响?
赵鹤翔:首先,我认为,这两个政策的出台,意味着光热行业的发展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光热发电虽然具备绿色、稳定、可持续发电等优势,但相比其他清洁能源,无论是社会认知度,还是市场规模等,均还处在示范推广阶段。此次光热电价及示范项目的出台,是光热发电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突破口,必将成为国内光热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标志。
其次,这两项政策也将为光热产业发展创造更多机会。根据政策要求,全国光热首批示范项目容量将达1349兆瓦,电价1.15元/w。通过首批示范项目的建设,将形成国内光热设备制造产业链,培养出一批优质的光热设备供应商,以及具有全面工程建设能力的系统集成商,为光热发电产业技术完善、成本降低、产业结构升级等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另外,作为“十三五”期间的重点发展产业,光热发电将成为可再生能源结构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再生能源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及生物质发电等,而太阳能发电既包括,也包括光热发电,均是利用太阳能资源实现的可再生能源的供给。因光伏发电和风电的不稳定性,容易对电网造成冲击,影响其安全性,而光热发电具备稳定、可持续发电的特点,被认为是基础能源供给方式之一。光热发电通过聚光、集热、转化为有用功,输出电力,是自然界中光学和物理性能的自然转换,是遵循自然规律的一种可再生能源。
记者:您认为中国企业是否已经做好了迎接开启的准备?与光伏行业相比,中国目前光热行业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实力的整体格局是怎样的?
赵鹤翔:我认为,中国的企业已做好充分准备。在对国内光热电价及示范项目较长时间的等待过程中,国内的光热产业链布局已基本形成,国产设备的产品性能和技术参数均已达到或优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光热的系统集成技术方案,技术储备,以及技术创新等已在国内的多个项目中得到应用;光热检测、建设规范等标准已全面展开,这些都为首批光热示范项目的正式启动奠定了基础。
光热发电项目是多学科、多专业的系统工程,包括光学、机械、电子、热工、动力、化工、建材、钢铁各个行业。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实力会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提升和完善。为了整个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企业之间应加强协作,联合攻关,保障技术先进性,增强技术创新性。
记者:您觉得光热市场的发展是否会复制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速度?原因是什么?
赵鹤翔:光热产业的发展会吸取风电、光伏发展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从客观上进行评价,从规模上合理控制,有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光热电站项目初始投资金额较大,项目建设又涉及多学科、多专业,是技术领域较高的系统集成项目。
无论是投资运营商,系统集成商,设备制造商,都需具备足够的技术储备,不会盲目投资;同时,根据国家下发的《关于建设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的通知》内容显示,为保障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和产业化发展,避免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在“十三五”时期,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均应纳入国家能源局组织的国家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统一管理,且只有纳入示范项目名单的项目才可享受国家电价补贴。这也意味着,光热发展将是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
其次,光热电站项目建设不同于光伏电站项目模块化建设,建设周期比光伏电站项目建设周期长,同时光热电站项目的调试,达到设计产能可能需要一段过渡期。
记者:如何看待有外企来中国市场淘金,另外,您觉得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光热市场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赵鹤翔:外企到中国市场淘金,说明这个市场空间大。没有空间的市场,不会吸引投资者,没有投资者的市场,也不会做大。面对外企到中国市场淘金,我们要学习外企的优势,尽快缩短我们的劣势。提升我们的技术水平,发挥创造性,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提供创新技术,增强价值力。
“十三五”是我国推进经济转型、能源转型、体制创新、技术开放的重要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能源消费增速进入换挡期,能源结构调整进入双重更替期。这将为太阳能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形成长期利好影响。另外,在大气污染治理及气候变化的压力下,清洁能源替代速度将会不断加快,也为太阳能发展提供了动力。
我认为,“十三五”期间,中国的光热技术将得到充分验证,技术升级及产品成本降低将进一步提升,光热市场将作为能源结构转型的发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