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大基地建设,可能是中国光伏行业再一次的技术迭代和技术革命。”中国地区部总裁刘玉玺在接受央视《正点财经》采访时表示,十几年前,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只有13%左右,而如今已经可以达到23%-24%这个水平。
肉眼可见的数值变化,不仅是光伏行业大踏步前行的缩影,更让人们明白科技创新是赢得未来的关键。
01“大基地”建设按下快进键 风光优势互补见成效
2021年底,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印发了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清单,总规模为97.05gw,目前已有九成以上开工建设;今年公布的第二批风光大基地项目建设也已经启动,规模则超过450gw。
在曾经被誉为“不毛之地”的沙漠、戈壁、荒漠地区,风电光伏优势互补,成效显著。
在距离宁夏吴忠市区50多公里远的一片荒漠中,两百多台风力发电机和40多万块的板,共同构成一个大型风光发电基地。
中午一点半,一天中光照最强的时候,这些光伏板正在满负荷发电;而到了夜晚光伏不发电的时候,风电则依旧可以正常发电。这样在同一块土地上,既有风电,又有光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然资源。
“近两年光伏基地建设有了新变化,单体项目建设容量越来越大,2015-2016年做最多的是20兆瓦到40兆瓦的单体项目,现在可以做到500兆瓦到600兆瓦。”据隆基清洁能源项目经理孙小刚介绍,现在只要是风光资源好的地方,都是风电和光伏在一起建设,做到真正的优势互补。
据了解,单体项目容量更大,既意味着更高的发电量,同时也意味着更高的施工难度。而从经济效益来看,大型风光基地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分摊运维费用,有效提高项目的整体收益率。
02安全可靠 技术创新 推动全球实现平价上网
众所周知,“大基地”项目所处的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对组件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些地区,光伏设备要经受高温、沙尘等极端天气的“锤炼”,保证产品的可靠性是第一位的。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转换效率的稳步提升。
对于颇受关注的选型问题,刘玉玺认为,光伏组件在生命周期内的载荷压力和考验,主要来自于暴雪、强风等极端气候。目前,玻璃的厚度基本固定,导致版型越大载荷势必受到影响。因此,组件版型增长一定要有个限度。超大版型在很平整的地区,用通用简单的电站设计方案,bos端成本可能会降低一些,但如果考虑到电站效率的精益米乐app官方的解决方案,超大版型与一般大组件几乎没有差别,而其带来的风险却大幅增加。因此,大基地项目不能只看粗浅的初始投资估算,更要做风险的长期考量。
所以,“高可靠 高效率”是满足大基地项目建设的不二法门,“安全可靠 技术创新”也是行业进步、推动全球实现平价上网的根本之道。
刘玉玺表示,过去十几年,光伏行业在技术进步、成本降低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光伏行业对于双碳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下一步发展过程中,有几个方面需要特别关注:
第一,在产业链方面,需要有更好的生态协同,助推清洁能源具备更经济的前景;
第二,呼吁行业回归到提高光伏转换效率的价值主张上,通过技术创新降本增效;
第三,行业需高度关注地面电站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可靠性。
“隆基非常希望和全行业、全球伙伴一起,用科技创新和安全可靠的基因,在风光大基地发展的重大历史阶段乘风破浪,迎接未来能源转型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用切实行动助力双碳目标如期实现。”刘玉玺最后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