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腰斩当天,“”的百度指数飙升,有45705次的搜索,而前一次接近15万的高峰出现在他当上首富之后。
今天,汉能股价暴跌第三日,继续停牌,继续新闻满天飞。若干升级版本主要就昨天汉能《声明》进行演绎,此外,遭遇“汉能门”的高银两股也成了热门吐槽的对象。在大家的笔诛口伐中,距离真相或者所谓的真相越来越近,汉能的问题也逐渐显山露水。是大众的偏见还是企业自身的疾病?
关于汉能的五大主流和非主流偏见
李河君的百度指数图
1、危机公关在哪里?
20日上午10点多,汉能股价几近腰斩;21日下午14:30,汉能控股集团的声明姗姗而来。长达28小时的“失声”,汉能在干什么?
再看昨天同样暴跌的高银两兄弟,其集团当天下午即发布媒体声明,并于晚上再召开电话会议释疑。仅就危机公关这一点,完胜汉能。
对此,在基金经理熊鹏21日发表于一财网的见解值得一看,摘录如下:
“2014年12月19日,比亚迪的港股也是在没有任何明确负面信息的情况下暴跌40%。事情发生后,比亚迪一收盘即召开了电话会议,因为参加人多,改成了定向机构投资者沟通交流会,紧急澄清公司的情况。而此时,(20日)23:30,汉能仍然未对今天的崩盘进行任何正式公开的说明,任凭谣言满天飞。这是为什么?
我们的分析,恰恰是汉能这家企业是一家把生产过程重于市场沟通的公司,他们太不了解资本市场的情绪化反映了,对资本市场的负面反映给予公司的冲击估计不足,甚至根本没有危机公关和预案。”
2、不善于沟通?
稍微了解汉能的人都知道,汉能在资本市场和媒体中并不讨好;如果完全不了解,只需打开搜索引擎,便可以直观感受到汉能的负面消息远超正面新闻。
尼克松在“水门事件”后曾感慨,“三份不友好的报纸比一千把刺刀更可怕。”当质疑性报道成为基本面,你还能稳坐钓鱼台吗?
从某种程度上说,优秀的公司和合格企业家也应该表现在能有效地利用、驾驭市场。对负面新闻不予理会、反映过慢,或者被媒体牵着鼻子走,都是不善于沟通或者沟通失败的表现,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公司股价下跌、利益受损,折射出上市公司对股东利益的轻视。
汉能和很多不善于沟通的企业是不是到了米乐app官方的文化转型的时刻了?
3、透明度不够?
在权威分散的时代,企业被迫要求更为开放、透明。无论企业是否参与公众对话,有关该品牌的讨论一直存在,利益相关群体始终在线。
基金经理熊鹏:汉能之所以让没有根据的负面新闻满天飞,是汉能自身的透明化做的非常不够。与投资者的沟通,与资本市场的沟通严重不足,而资本市场,是最讲求透明性的。市场最害怕不确定性。
央广网柴华:香港市场历来是空头的天堂,股市里的种种猜测往往也源于信息不对称。你的公司神秘,可能会让投资者充满对业绩的幻想,也必然可能让投资者携带催生“黑天鹅 事件”的隐忧。在去年以来汉能股价直冲云霄的背后,它的价值中枢究竟在哪里?这次深跌之后又会不会有回归?也许只有深入地去了解汉能,甚至是整个光伏产业,才能获得答案。
中国银盛财富管理首席策略师郭家耀:一方面投资者还是对它经营模式不是太了解,尤其是与母公司的关连交易非常多,还有它在应收账款里也有很多是跟母公司有一定关系。这方面也会影响到,(投资者)对它的盈利能力有一定的怀疑。
4、高估值?
财经评论员叶檀:这家神秘企业何故能从一家鲜为人知的小企业一跃成为太阳能巨头?4月24日,ft中文网刊文称,汉能薄膜发电市值为422亿美元,是其最大竞争对手--在美国上市的firstsolar的6倍,还一度超过twitter,并且超过了中国其余所有太阳能企业的市值总和。
即便是汉能股价大跌,但《华尔街日报》依然不依不饶,其表示即便投资者对其业绩有信心,汉能的估值在下跌之后依然很高,该股基于去年收益的市盈率为49倍,而firstsolar市盈率仅为14倍。
基金经理熊鹏:汉能的真正风险在于扩展太快导致的资金链断裂,或者,公司管理团队跟不上公司的愿景和进度导致产品开发过慢,无法成功的实现公司转型。这种风险,对于任何一家高期望的公司都存在。高期望 低流动性,是所有热门股票的灭顶风险,a股有些品种的风险实际上远大于汉能。
5、薄膜技术前景几何?
撇开资本市场,光伏行业内的主要话题聚焦在——晶硅和薄膜孰优孰劣?纵观专家或者有代表性的企业家的观点,晶硅技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不可撼动的。所以,汉能在行业内又被无情地边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