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在同济大学召开的“全球化时代的城市发展”国际论坛上,包括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教授等在内的官员和专家就能源问题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施罗德:中国应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能源的需求,是全球国际化范围的重要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未来对能源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而目前能源的价格是比较高的,所以中国必须得到相关的帮助来提高能源的效益,以及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5月19日,在同济大学城市发展国际论坛上,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说。
施罗德说,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对煤和石油的需求会翻一番,对天然气的需求会达到原来的4倍。为了解决这样能源需求的问题,中国必须在国际范围进行合作。
“而目前为止在德国所造的电厂,效益已经比1985年提高了20%,同时德国在能源的生产力方面,全球范围也次于日本取得了领先的地位。1998年以来德国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当中,在用电使用方面的需求翻了5倍,这是挑战也带来了很多机会。”施罗德说,“在这个领域产生了很多投资的需求,包括怎么样来进行水处理,以及进行循环回收利用等等,德国有经验可循,也非常期望双方在这方面合作能够进一步发展。”
吴志强:中国耗能在为世界作贡献
“中国在大量耗能,实际上耗下的能源是让德国节约更多的能源,这都可以在全球化国家中看到。”19日的演讲中,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教授针对目前世界对中国能源大量需求的现状,发表了这样的观点。
“大家都说中国的能源在输入,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数字,现在中国是全世界太阳能板生产最大的国家,但是大家看到太阳能板用到哪里?并不是在中国。”吴志强介绍说,我国90%的太阳能板都运到了德国市场,德国再运用中国生产的太阳能板大量生产,而每生产一块太阳能板耗的能源高于太阳能所产生的能源。
“德国在使用太阳能的时候,中国在大量生产太阳能板,这是全球化下面一个很怪的现象,但大部分人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据说,中国每一平方米晒到的太阳远远比德国多,“在中国使用的话产生的电能也远远超过德国,为什么不在中国使用呢?又为什么不是德国生产的太阳能板拿到中国来使用呢?”他反问道。
编辑:曹宇
e-mail:
msn:anynineleo@hotmail.com
qq:19655412
手机:13811049010
光伏qq群:272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