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国家光伏、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促进平台健康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会议成立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学术委员会,聚焦一期项目建设取得的良好实践、探讨交流二、三期项目建设方案和原则,并围绕促进平台可持续发展开展研讨,为推动国家光伏、储能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郝跃,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德仁,国家电投集团专家委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昆仑英才·青海学者谢小平,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周孝德,长江学者、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水利系教授、天津理工大学校长练继建,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世江,国家电投集团科技与创新部总监章义发,国家电投光伏产业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庞秀岚等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系统集成、检测机构、行业标委会、行业协会等单位的2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黑龙江省、大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谢小平、大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薛志勋分段主持。
会议审议通过成立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学术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章程,经平台提名并征求国家能源局意见,聘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5名,委员19名。主任委员由谢小平担任;副主任委员由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史培军,陈海生、王世江、章义发,国家电投黄河公司副总经理霍兵担任。学术委员会将作为平台技术支撑、技术审查的重要载体,担负审议实验平台建设方案、实证测试方案,实证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评定平台数据分析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评审“揭榜挂帅”等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等任务。
学术委员会成立后,召开了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促进平台健康可持续发展研讨会,通过了学术委员会2022年度工作计划,通报了平台2022年第一季度实证实验成果、二期建设方案,围绕平台三期建设原则、促进平台可持续发展进行研讨。
“为了体现平台的公正性,力求所有被测试设备边界条件的一致性,平台安装了涵盖资源、环境、电性能、机械性能等7大类19种在线测试设备共计515台(套),实现全要素、全过程数据实时采集和分析。”谢小平在分享平台2022年第一季度实证实验成果时表示,平台建立了完整的检测机制、运行机制、数据发布机制和应用机制,确保平台建设、运行和成果使用有章可循、科学规范。
谢小平从不同反射场景、不同温度场景等应用场景,晴天、多云天、阴天不同典型天气等多个维度,对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储能4个产品和光伏、储能2个系统,共6个实证实验区形成的百余项对比数据作了分享。
庞秀岚从整体设计方案、设计思路、实时在线测试系统等方面,就平台二期建设方案进行详细通报,并与学委会成员围绕基地未来建设发展等进行交流。
“深化与国家权威认证机构的交流,将平台建设成为高可靠性、标准化的国家级认证中心。”郝跃在谈到平台未来发展时指出,建议平台在储能产品和方案的实证实验等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更好地发挥平台作用。
杨德仁表示“平台形成了很好的数据库,后期可以通过白皮书等形式,对相关企业和大专院校开展科技研究提供公共数据服务,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高质量发展。”
“平台一期建设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到现场参观时很震撼,具有开辟性、开拓性和示范性的特点,必将有力推动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周孝德前往平台一期项目现场实地查看了解了平台建设运行情况,希望继续强化“光伏 储能”的融合发展研究。
“进一步加强特殊实验环境下的实证实验,打响品牌”“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提升平台的权威性,扩大影响力和公信力”“在数据成果应用方面要做到企业共享、行业共享、政府共享,将数据与基础科学研究结合,做好专业人才培养和标准制定”“探索‘光伏 储能’的最优化配置,在储能的电芯控制、储能控制策略等方面开展更多研究”……
学委会成员充分肯定了平台建成运行后在数据实时采集和分析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希望未来持续加强融合创新,发挥积累的数据和技术优势,持续优化平台建设、系统运行和实证实验理念和方案创新,保障平台特色化运行,为更好地服务国家及地方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行业技术标准主管机构,推动国家光伏、储能产业更高质量发展,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等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会前,线下参加会议的专家委员还前往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现场进行实地调研。
黄河公司副总工程师沈有国,黄河公司科技与创新部,国家电投光伏创新中心光储数字信息中心、设计咨询公司,黑龙江黄河公司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拓展阅读
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是国家能源局批准的首个国家级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是贯彻落实中央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平台以推动光伏、储能行业发展为目标,于2021年11月启动试运行,2022年1月正式运行,填补了行业户外实证空白。平台总建设规模105万千瓦,实证实验约640种方案。一期项目实证实验方案161种、产品69种,涉及31个制造厂商,基本涵盖了国家光伏、储能行业的主流产品和具备推广应用的新产品。
平台重点开展高寒高纬度气候环境下光伏设备、储能产品及系统的户外实证研究。为了确保平台测试方案的科学性、测试条件的一致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在方案设计、设备选型、数据分析等各阶段,开展技术交流会、方案论证会、专家咨询会。力求客观地反映实证产品、实验方案在高纬度寒温带典型气候区的户外实际运行特性,与实验室数据、理论设计数据相互验证,为光伏行业设计、施工、设备研发及制造、运行维护、标准制定等提供详实的实测数据,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平台的实证实验方案广泛征集意见,成果对外开放,服务国家主管部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设计研究单位、高校及科研院所、电源开发企业、制造企业等。平台编制发布季度、年度实证实验成果,利用平台网站供行业查阅,为企业提供专项数据分析报告,是行业技术交流、高校教学培训的平台。其建成运行,不仅推动了行业创新发展、技术进步,更是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