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能源的政策,就像一注兴奋剂。政府扶植一下,补贴办法一来,民间就会疯狂地发展起一批新能源企业,他们的产量甚至可以和世界水平看齐。但是,当政策一松,补贴削减,这些企业又迅速没了精神头,甚至资金断裂以致倒闭。
如何理解行业的这种“不可控”性发展?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
图: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
产能过剩是误导
新能源行业被看空,已经是持续两年的观点了。外界的观点是,行业对政策依赖程度高,利润率低,发展不健康。特别是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国内大批的太阳能企业开始出现大幅度亏损。事实情况是怎样的?
有这个情况。就拿太阳能光伏产业来说,过去发展快,是靠国际市场拉动的。他们都看到了国际市场,把产品卖到国外去,在国际上赚钱。但是没想到,国际上也是有容量的,而且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市场就变得保守了。
与此同时,本来中国市场很大,但是政策没有到位,没有具体落实《可再生能源法》。举个例子,风能在2006年就政策到位了,每度电补贴二毛五以上,使得谁投资谁赚钱。但是没有给太阳能光伏补贴。“金太阳工程”是搞了,每度电开始是补贴十几块,现在是五六块,不过这也都是选定企业和地区的,没有推广开来。国内市场还是没有启动起来。所以,国外危机一来,我们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就卖不出去产品,不好过了。
可以理解为我们国内的新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光伏产能过剩?
社会上的确有这种说法,这是误导。现在的银行一看到太阳能,就不再贷款了,这都是错误的。这种过剩不是钢铁,现在钢铁是过剩了,但光伏是不够的。
首先,我们要逐渐走上新能源替代的路子。德国到2050年,再生能源要占到80%以上。我们要是也达到这个状态,现在的产能仅仅是九牛一毛。谈不上过剩的问题,是我们的市场没有好好培育,导致某些环节上出现了过剩。譬如,我们大量出口电池板,世界产量最大,国际上的太阳能电热器基本来自中国,但是原材料和设备几乎都需要大量进口。我们在全产业链上并没有全部解决供求的问题。
从终端产品上看,这种供大于求的问题在近两年并没有得到缓解。国外市场收缩了,国内市场补贴不到位,还继续疯狂生产,这种现象就不健康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推力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