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
包括在内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光明,但仍需艰苦的努力,需要用市场的机制、创新的精神和发展的视野来关注和支持这一新兴战略性产业。
进入21世纪,出于对能源供应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考虑,世界各国都把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明确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制定了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在世界光伏市场的强劲拉动下,2008年我国光伏出口值近1500亿元,产量占全球的1/3,是德国、日本产量的总和,跃居世界首位。中国光伏新能源产业已经在短短数年内,形成了无锡尚德、保定英利、常州天合、江苏赛维、河北晶澳等一批国际品牌,快速成为我国在世界上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战略产业,是我国少数可以引领世界的新兴产业。
光伏产业是低碳发展必然选择
近一个世纪以来,还没有一个话题像今天的能源和气候问题一样,引起全世界高度一致的关注。2007年年初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压倒一切的首要问题。同年4月,联合国大会首次对气候变化与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5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三工作组又提出了关于减缓气候变化经济影响评估的第四次报告。将于今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第十五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机制方面,带给我们很大的期待空间。
由于气候变化带来的对地球生态的影响,如全球气温的持续上升,极端气候现象的增加,自然灾害的频发等,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安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气候变暖,维护人类共同生存的生态环境,已经不仅仅是政治层面的呼吁,而是成为社会各个层面共同努力的方向。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人们对低碳经济这一概念逐渐形成共识。而低碳发展的主要技术选择,除了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之外,就是大力发展以风电、太阳能为代表的低碳能源技术。
2008年在各类新能源的投资比例中风电占51.8%、光伏占33.5%,并且增速都在40%以上,成为发展最快的新能源技术。世界各国之所以重视光伏发电,主要是其技术发展的可预见性、应用成本的竞争性、环保问题的可控性。
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中,光伏产业积累了丰富经验,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成本在不断下降,不论是乐观的还是保守的估计,2020年前后,光伏发电的成本可以控制在每千瓦时1元以下,并具备大规模发展的能力。由于技术进步,光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可以得到完全控制,能源消耗在不断下降,每千瓦时光伏发电全寿命周期的碳排放可以控制在50克以下,仅为燃煤发电的5%左右。许多能源战略科学家认为,也许有一天某种新的能源技术可能出现,但是在目前人类所掌握的技术面前,光伏发电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因此发展光伏技术不是一个权宜之计,更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
金融危机没有击垮光伏产业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光伏产业造成了极大冲击,许多媒体都认为新能源的春天已经过去,光伏产业可能面临严冬。的确,在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期间,光伏产业出现了取消订单、更改合同、上市公司市值下降等问题,但是在世界各国支持新能源发展政策的支持下,2009年整个光伏产业不仅没有下降,甚至有可能有较大增长。首先是德国大幅度调整了光伏产业的发展激励政策,2009年光伏发电安装量将从2008年的150万千瓦,提高到200万千瓦;西班牙的发展目标也从原定的50万千瓦提高到100万千瓦左右;日本提高了光伏发电的上网电价,从原来的每千瓦时25日元提高到50日元左右,预计2009年的增长量同比会超过50%。更加重要的是中国和印度两大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启动,给光伏产业带来了新的商机,我国的“金太阳计划”等一系列启动市场的政策,使我国的光伏市场从沉睡到苏醒,预计2009年当年的安装量将超过20万千瓦,是过去几十年累计安装量的总和。印度更是通过了2020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这些都给我国和世界光伏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我国主要的光伏企业的产量与2008年相比,增幅都在50%以上。世界主要品牌企业的产量,除了少数经营不善的企业,其增长速度也大都在30%以上。总之,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没有击垮光伏产业,相反,光伏产业成为引领世界摆脱危机的发展亮点。大多数光伏上市公司的市值恢复到甚至超过了2008年9月的水平,提高了市场信心,为尽快摆脱危机作出了贡献。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2009年,全球光伏产业的增速会在30%以上,2010年当年装机可能超过1000万千瓦,2020年累计达到两亿千瓦。
光伏产业开始走向成熟
正是由于新能源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球范围内正在孕育着一场新能源革命,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在危机中大力扶持新能源,提出了“绿色新政”、“绿色复苏”等口号,都在抢夺战略主导权。从世界发展趋势来看,大多数可再生能源技术日趋成熟,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经济性和市场化程度逐年提高,其中晶体硅光伏电池将向高效率、低成本和薄片化方向发展。薄膜电池技术期待更大突破,并逐渐实现产业化,光伏发电成本将在很短时间内降到可与常规化石能源电力相竞争的水平,从而加快实现从补充、替代能源向主要、主流能源的转变,市场竞争将十分激烈。比如欧盟少数企业提出对中国光伏产业反倾销调查、美国的第一太阳能高调进入中国市场,这些都是市场发展过程中的正常反应,它表明,光伏产业开始从一个受宠的新兴产业向一个成熟的产业过渡。而成熟的产业的基本特征就是激烈的市场竞争。
我国应从容应对市场竞争
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有了可再生能源法的保障,又吸引了一批海归科学家回国创业,从技术上大大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使得我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世界先进的太阳电池研发和制造技术。同时大多数光伏企业是海外上市企业,具有良好的国际背景和视野,使得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伊始即分享了全球市场发展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国内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和政策,凸显了晶硅太阳电池半自动化设备和国内丰富劳动力相结合的最佳制造模式和成本优势,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呈现出在很短时间内形成和完善了光伏产业链,形成了自主品牌和产业集群,我国光伏产业在很短时间内走上了“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从而迅速提升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光伏产业作为一个整体,不论是对待反倾销调查还是外国品牌企业的进入,都应该有从容应对的心态和信心,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我国光伏产业已经具备这种从容应对的能力。应对的措施应该是共同努力,加强技术研发、加快技术进步、消除贸易壁垒、扩大光伏发电应用市场。
用发展眼光看待光伏产业
包括光伏产业在内的大多数产业,即使是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虽然趋于成熟,但是仍然是一个幼稚的产业,需要有一个平常心来对待它们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极为不平衡的大国中,各类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不符合产业发展客观规律的现象在影响着光伏产业的发展,比如产能过剩问题、能耗过高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但是这些不是光伏产业的独有属性,是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中的普遍问题。应该认识到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普遍问题,没有过剩就不可能有竞争,就不可能有技术创新,就不可能有产业的发展,相信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节能减排的措施,光伏产业可以成为一个清洁的、崭新的产业。
总之,包括光伏产业在内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光明,但仍需艰苦的努力,需要用市场的机制、创新的精神和发展的视野来关注和支持这一新兴战略性产业。我们对光伏产业发展的要求不是解决今天和明天能源问题,而是解决明天更加长远的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问题,因为我们不仅面临着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达到15%的紧迫问题,还面临着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减排80%的严峻压力,我们需要光伏产业这样的低碳和无碳能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