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常州天合在纽约上市,由此开始了向国际化企业的转型。到今年年底常州天合将要完成350mw的生产规模,而处于建设中的新厂区将在明年二季度实现量产,最终产能为500兆瓦。“品牌、技术和成本将是天合光能未来的三大战略重点。”常州天合首席运营官邹西原如是说。
常州天合首席运营官邹西原
记者:在过去的一两年中,有人说,现在中国的光伏产业对技术含量要求甚少,重量轻质,您认为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邹西原:从产品质量上来讲,中国光伏产业并不重量轻质,因为这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技术全球化、资金全球化、人才全球化、设备全球化、材料全球化,中国电池产品的质量与德国、日本等以先进技术著称的国家并没有明显的差距。天合刚得到德国tuv所主办的电池衰减测试全球第三名就是最好的证明。虽然因为行业的快速增长难免有些厂商会有较多需要努力的空间,但是总体上讲,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还是健康有序的。
安装于天合光能新办公大楼的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装机容量为30kw,从今年二月份开始正式运行,迄今已累计发电12.9mwh(12900度电)
在国际上,目前技术略为领先的是德国和日本,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虽然是技术的摇篮,可是整个国家缺乏量产的基础。中国在近几年来急起直追,在量产的技术上事实上已经不输给其他的国家了。但目前产业发展还是面临着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
1.健全整合的产业链 近年来上游硅料,原辅材料和配套设备也随着整个太阳能产业的蓬勃发展而逐渐齐全了大部分的产业链,但是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这对行业的发展是有莫大的意义的。我们希望能更进一步的健全整合产业链,让太阳能行业在中国的能源开展的战略上占上更重要的地位。
2.建立真正的中国标准 我们现在用的都是欧洲标准,美国标准,所以在国外市场的开展上难免有受制于人的隐忧。如果我们有了国际公认的中国标准,不但可以加强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也一定会大幅提高国内整个产业链的质量水平。
3.有序的全国性规划 中国目前的大多太阳能企业都是自发性的发展,没有集群效应。如果能有一个全国性的统一规划,绝对能使行业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天合光伏产业园就是在这理想下开创的,我们希望能够以自身企业的力量来带动行业的趋势。
4.国内市场的展开 中国很快就要变成全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国,可是我们的应用量却是完全的不成比例。中国尚有6000万无电区人口。西藏、新疆、内蒙古等许多地方的区域供电都有极大的困难,正好是光伏发电的巨大市场。另外,城市并网发电已在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馆上尝试规模化应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馆屋顶也计划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但这些都是利好的个案,大规模的市场辅导还需要国家政策支持。
记者:当前光伏市场主流的产品还是以晶体硅为主,能否分析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和薄膜电池在未来三五年在市场和技术上的走向?常州天合是否有意在未来进军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
邹西原:晶硅太阳能电池在市场上占了90%以上的份额,而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晶硅仍然会是市场的主流,而这现象在中国会更是明显。晶体硅电池最大的长处就是硅材料取得相对容易,量产技术成熟和较高的转换效率;虽然过去两年由于市场过热导致硅料价格上涨使得成本似乎相当不利,但是同时也刺激了整个行业对技术,整合,质量及成本的追求进步,当硅材料的价格因为供需的逐渐平衡而趋于平缓,晶体硅电池的竞争力也会相对的提升。技术突破制造更高转换效率的电池只是成本进步的冰山一角,更值得注意的是整个供应链的成本降低将会是性价比提升的主要因素。
薄膜太阳能电池能够崛起也有它一定的理由。成本较低只是其中一个主要因素,规避了近两年(以及未来的)硅材料的竞争,又搭上近几年半导体业和lcd业界较为低迷的列车,许多新投入太阳能行业者选择了这个新世代的产品。虽然产品技术较新,但是同时量产整合技术和目前6-8%的转换效率制约了这个产品的更大发展前景。屋顶(电厂)面积有限,安装成本较高都是比较普遍的顾虑。薄膜太阳能电池要是能够突破10%以上的成熟量产转换率,其市场竞争力将会成倍的提高。
天合光能也有一个团队在关注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趋势,持续评估薄膜太阳能技术的成熟度和经济效益。我们目前还没有投入生产的具体计划。
记者:成本和转化效率是太阳能电池两个重要的方面。常州天合如何通过企业的运营来降低成本、提高产能?在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上,又有何举措?
邹西原:天合光能是垂直一体化的产业模式,所以我们并不是很单纯的来看电池线的成本,而是统合整个供应链和产品线来持续改进我们的电池成本。往往我们在一个工段所做的努力,也可以影响到电池的成本,例如我们减少我们组件制程的破片率就会等比例的降低电池的成本。组织上,我们同时引进了电子行业广泛使用的5s运动、改善和精益生产体系等作为我们的团队不断提升的手段。员工方面,天合光能提供整套的课室和现场的训练课程,并且与员工的晋升奖励方案结合。
在电池转换效率的提升挑战里,我们除了有一个专业的研发团队实验新的突破性工艺外,我们在每一个环节的制程稳定性、新工艺和替代材料的使用,都有专门的团队做了大量的实验来持续优化我们的制程工艺及成本。
记者:常州天合的业务涉及单晶、硅片、组件和系统安装,实现了光伏产业链的垂直一体化整合,请问这种产业模式在当前有何重要意义?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细分,你认为这种垂直一体化的业务模式仍将是一种好的模式吗?
邹西原:垂直一体化的模式具有产品的质量控制、制造流程的整合、存货压力的降低、制造成本的优势等方面的优势。
在太阳能市场刚开始蓬勃发展时,公司初期的品牌建设是最重要的。在市场的需求不是问题下,品牌建设最重要的基础是建筑在产品的质量、服务和性价比。垂直一体化的优势恰恰能在这环境下体现出来。随着产业的发展、细分,产能的普及化,企业品牌的巩固,质量标准的建立,和低成本的进一步追求,垂直一体化也会逐渐的转型。
记者:产业的迅速扩展,将无可避免的带来新一轮的洗牌,您认为谁最终为王?
邹西原:优良的米乐app官方的文化、良好的资金规划、高质的管理体系、正确的商务模式、适度的产业规模和技术,以及领先的技术和品牌知名度,将决定谁最能在产业发展的浪淘沙过程中幸存并发展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品牌、技术和成本将是天合光能未来的三大战略重点,最大不是我们的目标,最好才是我们的追求。
邹西原,现为天合光能首席运营官,他于 2007 年 3 月加盟天合光能。此前,他在旭电公司任职长达23年,专注于电子行业的运营事务,历任战略规划、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制造和产品服务等方面的职位,并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邹西原先生此前还在ibm taiwan从事流程与系统工程师工作,由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从事制造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之后,获得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